在研期临床试验肿瘤最多,这四类患者马上

白癜风复发 http://nb.ifeng.com/a/20190621/7557720_0.shtml

Ⅲ期临床试验,是药品上市前的最后一道关口。在研药品的Ⅲ期临床试验基本代表了未来2-3年内的药物上市走向,是新药上市的关键风向标。

虽然有部分药品根据Ⅱ期临床试验结果,即可实施有条件批准,但是这类药品仍是少数。另一方面,获得有条件批准的药品仍然要继续接受Ⅲ期临床试验的检验,如果Ⅲ期临床试验失败,药品批件仍会被撤销。

动脉网对截至7月15日为止,在CDE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公示平台上处于在研状态的项Ⅲ期临床试验进行了简要的统计和分析,尝试探寻未来几年内我国的药物上市走向。

跨国药企与国内药企四六开

国内Ⅲ期临床试验适应症分布

在临床试验的适应症类型分布上,肿瘤毫无疑问是临床试验最热门的领域。国内在研的Ⅲ期临床试验中,约有36%的试验分布于肿瘤领域,共计项。

紧随其后的是以糖尿病为代表的内分泌/代谢类疾病,以哮喘、肺动脉高压等为代表的呼吸系统疾病和以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为代表的感染类疾病领域。

动脉网曾在年7月对ClinicalTrails上的所有在研临床试验进行过统计分析。无论是在全临床实验的分析中,还是在Ⅲ/Ⅳ期临床试验的分析中,神经/精神类疾病都位列第二位,仅次于肿瘤,在Ⅲ/Ⅳ期临床试验中的占比甚至可达15%。然而在国内的Ⅲ期临床试验中,神经/精神类疾病在研的Ⅲ期临床试验只有76项,占比只有约6%。

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重度抑郁症等神经/精神类疾病长期以来缺乏足够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这类疾病虽然可能不会直接致死,但是其患者群体的生活质量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并且有可能最终间接导致患者死亡。虽然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GV这样话题性极强的创新药产品,但是总体上国内药物研发在神经/精神类疾病,这一严重缺乏解决方案的领域中,相比于全球范围,投入仍然相对较低。

临床试验申请者类型分布

在Ⅲ期临床试验的申请者方面,随着国内对药品引进和临床研究态度的进一步开放,有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或是将中国纳入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中。国内在研的注册Ⅲ期临床实验中,由跨国药企申请的临床试验已经达到项,占总体约40%。

国外申请者占相应领域Ⅲ期临床试验比例

跨国药企在国内的临床实验布局上,就与全球临床试验相对一致。其在肿瘤领域的Ⅲ期临床试验数量已经超过了国内药企的布局量,在神经/精神类疾病和免疫系统/自身免疫疾病领域的占比也都接近一半。而国内药企,则在慢病管理主要切入的心脑血管疾病和内分泌/代谢疾病上,布局更加积极。

跨国药企在国内布局的几个重点领域,都是临床上缺乏解决方案的关键领域。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市场中,解决方案已经相对成熟,除非新药产品可以较现有的解决方案产生质的飞跃,否则很难成为重磅炸弹。仅从大范围统计上看,跨国药企虽然在这些慢病领域仍然保持一定的投入,但是相比之下,缺乏解决方案、急需创新疗法的领域,显然更加吸引这些跨国药企巨头。

即使在细分领域的布局上,跨国药企同样也更加侧重于布局临床上需求更迫切的领域。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例,艾伯维、礼来和武田制药在这一领域进行了集中布局,主要的适应症有两个,分别是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这两种疾病临床上都表现为低治愈率并且易复发,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难点。相较之下,国内企业在这两项适应症上布局的屈指可数。大量的Ⅲ期临床试验都在进行十二指肠溃疡、胃食管反流等预后良好的适应症类型。

这其实显示了国内和国外药企研发策略上的不同。临床上解决方案已经比较成熟的产品,在研发中肯定更加容易,但是上市后也会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而目前临床上的治疗难点,虽然产品研发困难,但是相应的市场竞争力更强,回报也会更高。国内大多数的医药企业,尤其是传统医药企业更侧重于低风险、低回报的研发方式;而跨国药企则相对大胆,以高风险高回报的研发策略尝试解决更困难的临床问题。

医美相关的临床试验属于本项统计中的特殊情况。目前国内在研的两项医美Ⅲ期临床研究均由跨国药企申请开展,申请者分别是艾尔建和大熊制药,并且对应的药品都是BOTOX(肉毒毒素瘦脸针)。国内兰州生物制品所也在进行肉毒毒素的相关研究,不过适应症方面没有选择医美方向,而是转向了慢性偏头痛、多发性硬化症等神经系统疾病。

顶尖PI负责的Ⅲ期临床试验数量

国内承接Ⅲ期临床试验研究工作超过10项的PI达到了21位。最多的一位,秦叔逵教授,更是担任了30项Ⅲ期临床试验的PI工作。

同时负责大量临床试验的PI几乎集中在肿瘤领域。21位顶尖PI中,有15位主要从事肿瘤相关领域的临床研究。具体到更细分的疾病类型,同样也是热门疾病类型的顶尖PI更加繁忙,比如肺癌、乳腺癌、消化道肿瘤、糖尿病等。尤其是在肺癌领域,周彩存、石远凯、吴一龙、陆舜、程颖、张力六位PI负责的Ⅲ期临床试验数量均超过10项,总数超过项。

在临床试验选择KOL的时候,各个领域的顶级PI自然会成为临床试验开展的首选。顶尖的KOL的背书,是临床试验质量的保证。尤其在KOL影响力突出的肿瘤领域,大样本量Ⅲ期临床试验的开展需要PI及其团队有丰富的临床试验处理经验。因此大多数疾病领域的Ⅲ期临床试验都会尽量邀请顶尖KOL出任试验PI。

国际多中心试验占1/3,国内药企开始走出国门

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占Ⅲ期临床试验比例

目前在研的临床实验中,国内临床试验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比例大概是2:1。一般来说,Ⅲ期临床试验的入组患者数量大,选择国际多中心的研究方式不仅可以降低临床数据的特异性,而且还有利于患者快速入组。尤其在中国加入ICH,并实现临床数据互认之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实现数据互认。这让国中心临床试验的价值显著提升。

国内临床试验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申请者分布

当我们按照国内临床试验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对Ⅲ期临床试验进行分类,进而研究其中的申请者时,我们发现在国内和国际两类临床实验中,表现出申请者的明显差异。国内临床试验主要由国内药企申请,而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则主要由跨国药企申请。

由于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的高价值,比起在国内开展完整的注册临床试验,跨国药企明显更加乐于将国内纳入全球多中心研究中,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开展临床试验。

国内药企以国内临床试验为主,这也与国内的药品研发趋势相关。正如我们前一段分析的,目前国内药企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ewq.com/yzyy/16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