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朋友问为什么国内的分级诊疗一直没有搞好。
一
我现在写东西,尽可能避免直接做中外对比,因为无论怎么写,总是会让一部分网友感到不满,感到被侵犯,然后帽子一顶一顶地扣过来。
但是昨天说到日本床位占用率的,有朋友问到为啥我们的分级诊疗就是建立不起来?
这里还是做一个简单的对比。
被大家传言「医疗崩溃」的京都,目前床位利用率62%左右。国内是多少呢?年疫情前的数据,平均83%,医院97.5%。
我医院,这个数字经常是超过%的。医院看过病,我想你对上面这些数字不会有太多疑义。
这背后是建立在医护人员高负荷的工作当中。所以有人说,根本不用考虑到疫情,只要医护人员实施八小时工作制,立马就出现医疗挤兑。
二
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口罗雀,医院和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基层医疗机构,差异更是一个天一个地。
那为啥新医改十几年了,就做不好分级诊疗?这个背后的原因很复杂,如果用简短的话描述就是——触碰到的利益太大了。
对于绝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医疗资源平均分布显然是一件好事。
你是某粤东粤北粤西某县级市的老百姓,你是否希望家里人生病时在本地就能获得很好的治疗,而不是必须得跑到广州来?你是东北西北或中部地区的老百姓,你希望在当地看还是挤到北京去看?
正常人的选择是一致的。
但为啥医疗资源分布如此不均等,为啥分级诊疗一直做不好,上面说过涉及到因素太多,我们只从一个角度说,医院的角度出发。
医院来说,对分级诊疗其实是又爱又恨。
一方面,大多数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确实非常大,一个医生一天看五六十个号非常常见,疲劳是大多数医护人员的常态。我个人认为,医院的专家,时间不应该浪费在普通感冒急性胃肠炎这种疾病上。
另外一方面,医院视为公司的话,患者就是这个公司的客户,客户数量决定了公司营收,患者数量减少直接影响医护人员的收入。医院之间抢患者了,医院不同科室之间也抢患者。刘翔峰把其他科室的患者拉到自己急诊科来做手术,难道他是热爱开刀吗?
三
分级诊疗在未来一段时间仍然是无解的,因为涉及到的利益太多。
这不是砸钱就能搞好的事情。
因此近期一些媒体采访的时候,经常问的一个问题就是问我对未来的判断。我坦诚说我不知道,我也没有答案。我对灭活Omicron疫苗的效力持保留意见,mRNA等新一代疫苗大规模接种也不太现实;我认为抗病毒药物很重要,但人类历史上控制住任何一种急性传染病都不是依靠药物;我认为目前的医疗系统想承受得住大规模疫情的冲击,必然要付出很大代价。
所以我真的不知道这道题该怎么解。走一步看一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