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脉通编译,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
经英夫利昔单抗单抗(Remicade)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一套由5个临床和实验室标志物的组成可预测长期预后,同时可能有助于医生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这项队列研究发表在《ClinicalGastroenterologyandHepatology》杂志3月刊上。医脉通对相关内容整理编译,详情如下:
MariaTheresaArias(比利时Leuven医院消化科)和同事们对例难治性病变或者对其他药物不耐受的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开始将英夫利昔单抗作为单药治疗或者联合治疗的部分。总而而言,尽管接受英夫利昔单抗维持治疗有61%患者出现复发,同时20%的患者在5年的中位随访期间需要进行结肠切除术。
在多变量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如果患者在短期内出现完全临床缓解(比值比[OR],3.75;95%置信区间[CI],2.35~5.97;P<0.),短期内黏膜愈合(OR,1.87;95%CI,1.17~2.98;P=0.),以及不存在非典型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OR,1.96;95%CI,1.23~3.12;P=0.),这些患者明显地更有可能存在无复发生存期。
相似地,如果患者有短期的临床缓解(OR,7.74;95%CI,2.76~21.68;P<0.),短期黏膜愈合(OR,4.02;95%CI,1.16~13.97;P=0.),C-反应蛋白基线浓度≤5mg/L(OR,2.95;95%CI,1.26~6.89;P=0.),以及基线白蛋白浓度≥35g/L(OR,3.03;95%CI,1.12~8.22;P=0.),他们明显地更有可能出现无结肠切除术生存期。
研究人员发现一由5个风险标志物(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的存在,C-反应蛋白基线升高,基线低蛋白血症,不存在短期内完全临床缓解,和不存在短期黏膜愈合)的组成可显著预测预后。12个月内临床复发率为12%(0或1个风险因素的患者)到83%(4或5个风险因素的患者)范围内。同样地,60个月内结肠切除术率范围为2%(0或1个风险因素的患者)到51%(4或5个风险因素的患者)。
在患者的一个子集中,研究人员还发现那些英夫利昔单抗血清谷水平>2.5μg/mL(在14周剂量前)的患者有显著更好的无复发生存期和无结肠切术生存期。
在某些患者中对英夫利昔单抗响应缺失和新型抗-整联蛋白制剂的可能引入强调了预测英夫利昔单抗长期预后的需要,根据研究人员的观点来看。“这种风险组在日常临床实践的应用可能会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前和开始后早期帮助医生对患者进行分层,”他们写到。“在英夫利昔单抗血清水平>2.5μg/mL的患者中,较好的长期预后观察或许会在临床复发前指导治疗优化,但是这类个体化治疗的获益需要在一项前瞻性试验中确认,”他们补充说。
在一篇随刊评论中,StephenB.Hanauer教授(Northwestern大学Feinberg医学院,Northwestern医学消化科主任)指出该项研究结果提出了英夫利昔单抗早期剂量的重要性。
“足够的诱导剂量可以实现临床和黏膜缓解,与诱导末期的谷底浓度和预测的长期反应相关。有人可能推测剂量调整作为可调整因素,诸如不完全临床或黏膜患者或者早期低浓度可能提高长期预后,”他写到。
相似的研究发现在生物学和免疫调节剂初治克罗恩病患者试验的研究中也存在,虽然患者接受英夫利昔单抗单独或联合其他药物,Hanauer教授介绍说。“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在诱导剂量末期通过低血清浓度预测响应缺失,现在很多临床医生对住院治疗的溃疡性结肠炎,对英夫利昔单抗瞬态响应的患者早期增加剂量,以通过低白蛋白和英夫利昔单抗粪便损失进行预测。”
医脉通编译自:UlcerativeColitis:MarkersPredict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