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的进步,我国人口的疾病谱(疾病谱是按疾病患病率或死亡率的高低而排列的顺序)正在发生变化,恶性肿瘤患病率位居第二位。
#科普大肠癌#
您的浏览器不支持audio标签。
根据最新年度监测数据显式,上海市新发癌症病例7.9万人,发病率为/10万,发病前三位的癌症依次是肺癌、大肠癌和甲状腺癌。因癌症死亡3.7万人,死亡率为/10万,死亡前三位的依次是肺癌、大肠癌和胃癌。
嘉宾:
七宝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区负责人主任医师
徐明
大肠癌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大肠癌的病因尚未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主要是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环境因素:原先中国人和日本人的大肠癌发病率明显低于美国,但移民到美国的第一代即见大肠癌发病率上升,第二代已接近美国人的发病率。移民流行病学特点提示大肠癌的发病与环境因素,特别是饮食因素密切相关,高脂肪食谱与食物纤维不足是主要相关因素。
遗传因素:分为遗传性(家族性)和非遗传性(散发性),前者比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综合征和家族遗传性大肠癌,后者主要由环境因素引起基因突变导致。
其他高危因素:
大肠息肉(腺瘤性息肉):一般认为大部分大肠癌起源于腺瘤,故将腺瘤性息肉看成是癌前病变。
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可发生癌变,多见于幼年起病、病变范围广且病程长者。
胆囊切除术:有报道胆囊切除术后大肠癌发病率增高,认为与次级胆酸进入大肠增加有关。
大肠癌的临床表现
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常仅见粪便隐血阳性,随后出现血便、脓血便、里急后重。有时为顽固性便秘,大便变细,或者腹泻,或者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在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中,我们摄入的营养成分首先被消化分解,好的东西在胃、小肠被吸收,而残渣、结构较大、身体吸收不了的东西就到了大肠,成了大便的内容物。正常的大便和颜色无关,和次数、形状有关。正常大便每天一到两次,成形,颜色呈黄绿色,偏黄一点、偏暗一点都是正常的。便稀是因为高蛋白、高脂肪、精细的饮食结构造成的。摄入的纤维素少,不容易成形,但不能说就不正常。医院?本来一到两次,突然次数变化了,五到六次,不一定是腹泻,就是感觉每次拉一点,拉不干净,一会又想拉,且不成形,这时不要因为不痛不痒就不重视,如果混有血液、粘液,医院。
腹痛:常常为右上腹、中上腹钝痛,常表现为餐后腹痛。
腹部肿块:常提示已中晚期。
直肠肿块:大肠癌位于直肠者占半数以上,故直肠指检不可忽视。多数直肠癌患者指检发现直肠肿块,质地坚硬,指检后的指套上有血性粘液。
全身情况:可有贫血、低热。晚期出现消瘦、腹水。
大肠癌筛查对象
从整体上看,我国结直肠癌人群发病率从30岁开始到80岁均处于上升中,80岁后则转而下降。其中40岁开始发病率上升速度加快,50岁始加快更为显著。所以建议将40~74岁的一般人群作为我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对象,尤其是城市人群。
大肠癌筛查方法
粪便隐血检测:早期使用的化学法检测虽然特异性较好,但敏感性差,采样时需要饮食控制,结果干扰因素多,现已不再被建议使用。目前普遍采用免疫法检测技术,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均大为提高,但在我国人群的常规体检中,粪便检测是弃检率最高的项目,在此呼吁居民们不要遗漏1年1次的粪便隐血试验筛查。
结肠镜检查:结肠镜检查可观察到整个结直肠肠壁,是发现肠道肿瘤最敏感的手段。在良好准备和规范的结肠镜检查下,绝大部分息肉样病变不容易被遗漏,除非位于肠壁皱褶等隐蔽部位。推荐筛查周期为5~10年1次,推荐使用可达回盲部的结肠镜。结肠镜检查前需行严格的肠道清洁准备,清醒检查时部分患者需遭受较大痛苦,检查操作对患者有一定的创伤风险,结肠镜检查对医生技术要求较高。这些因素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结肠镜检查成为首选的筛查手段。
多靶点粪便检测:近年来,逐渐发展成熟的粪便dna分子检测利用粪便中肠道肿瘤脱落细胞的特异性标志,与免疫法粪便隐血相结合组成多靶点粪便检测。它不仅进一步提高了粪便隐血对结直肠癌的筛检敏感性,而且对结直肠进展期腺瘤的筛检敏感性有了显著的提升。推荐每1-3年检查1次,多靶点粪便检测用于人群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的缺点在于价格相对较高。
问卷风险评估:问卷风险评估是利用已知的结直肠癌发病高危因素,通过简单的询问问题获取信息,从而对个体的结直肠癌发病风险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以《亚太结直肠癌筛查评分》举例,风险因素分为年龄(50~69岁为2分,70岁及以上为3分)、性别(男性1分,女性0分)、家族史(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2分)、吸烟(当前或过去吸烟1分,不吸烟0分)评分0~1分为低危,2~3分为中危,4~7分属于高危。
如何预防大肠癌
(1)规律饮食,保持大便通畅:减少高脂饮食,因为脂肪摄入多,患癌几率就高
(2)多吃粗粮以及蔬菜:高纤维食物能够增加大便量,稀释肠道致癌物质。建议多进食3种食物。
胡萝卜它含有纤维素和多种维生素,可以抗氧化,帮助通便。
芦笋它含有皂角苷可以抑制肠道上皮异常增生,含有植物纤维和硒元素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降低患癌风险。
大蒜蒜油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肠粘膜的损伤,大蒜中的大蒜素可以抑制肠道中的一些有害细菌,帮助维持肠道菌群平衡,保护肠道。
(3)定期体检:有结肠癌家族史或40岁以上的高危人群体检建议增加肠镜检查。
(4)多运动、避免肥胖:肥胖和运动少都是大肠癌的危险因素
上观号作者:今日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