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昨日(12月25日)下午,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在京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该法将于年7月1日正式实施。
该法的颁布,对于中医药界人士而言,无疑是一个喜大普奔的好消息!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我们这个民族数千年积累的巨大财富。但长期以来,虽然中医在政策层面获得了支持,国内外民众对中医的热情也持续高涨,但我国中医药发展仍遭遇诸多困局,“取缔中医”、“废医存药”的谬论时不时甚嚣尘上。在我国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的当下,其所面临的重重困境,能否随着《中医药法》的颁布实施得以改善,并重振昔日雄风?!
以下高能!
长文预警!
耐心看完,
必有收获!
最后有亮点!
三大困局让中医很受伤
如今,到底有哪些困局制约我国中医药事业的传承与创新?
困局1:利润低被摒弃
医院就诊的患者反映,如今看中医不再是传统的“望闻问切”,中医看病也得让患者先做各种检查,开的药也夹杂很多西药。这种“中医西化”的现象受到社会各界诟病。
医院负责人坦言,“以西养中”医院的“求生本能”。河北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原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孙万珍指出,目前中医很多诊疗项目利润低,中医院的纯中医科室生存相当艰难。在既得不到支持又必须自负盈亏的情况下,医院不得不取消某些收费价格低的中医诊疗项目,比如针灸、刮痧、拔罐等。同时引进大量西医人才和设备,开设西医诊疗项目,医院的效益。
导致中医诊疗方法和中医药被摒弃的关键因素竟然是“不赚钱”。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副院长曹东义举例说,中医有一种传统治愈骨折的方法,俗称小夹板,收费只需几十元,效果非常好。但西医对此必须进行手术治疗,需要打钢板和钢钉,费用至少得四五千。迫于生存,医院基本不用小夹板治骨折了,也引进了手术治疗。
就算是乡下的中医,也不愿意用中医的诊疗方法治病。“我给乡亲们拔个火罐,他们通常不付钱,虽然减轻了他们的病痛,甚至比吃西药疗效更好更快,但他们觉得我的火罐可以重复用,凭什么收钱。如果给他们开西药,就都会给钱。”湖南某县的一位乡村医生现在已经由中医完全转变成西医了。
被摒弃的不仅仅是中医诊疗方法,还有中医药。“我国目前中成药和西药采用的是同一定价体系,政府主要以成本加成作为中成药的定价方法,但这种定价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这就导致在市场上成本元钱的药比1元钱的药好卖,哪怕疗效和品质都一样,因为药价越高越赚钱。”在曹东义看来,现在很多成本低、疗效好的中成药不被生产正是因为利润太低。
“中医汲取了中华文化的精华,具有明显、确切的疗效,具有安全、低廉、环保等优势,老百姓对中医也有着深厚的感情。”中医世家的第五代传人、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不孕症治疗中心主任孙光周认为,中医院引进现代化诊疗手法无可厚非,就算扁鹊转世,也会借助现代化的医疗设备,但中医必须秉承辨证论治、固本治标的诊疗理念,遵从中医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不能因为短期的经济效益而“自断经脉”,这终将导致中医消亡。
困局2:后继乏人
好中医一直都受老百姓推崇,现在“重西轻中”现象严重,根源在于看中医难获得预期疗效。曹东义坦言,我国中医发展面临的严峻形势,首先体现为中医人才缺乏。他说,中医发源于民间,可现在农村所存的中医已寥寥无几,老百姓想看中医得进城,医院“中医西化”又很严重,老百姓再难遇到德高技精的好中医。
曹东义到基层义诊时发现,乡下的老中医基本是“去世一个绝一户”,传承下来的医书很多也被毁弃了。“现在中医的子女不愿学中医,很多特色流派后继无人。一是因为中医的地位低,农村医保与中医也毫无关系;二是因为收入低,赚不到钱。”
医院的很多中医被曹东义称作“类中医”,虽然拥有中医职称,但他们既不能用中医的方法发现疾病,也无法评价其治疗效果。
“看到黄连,想到的不是为什么入心经、清心火,而是黄连中的什么成分对痢疾杆菌、肺炎杆菌等有抑制作用。B超中发现囊肿,首先想到是炎症,需要清热解毒,结果用了几个月中药也没治好。”治疗白癜风的办法北京白癜风断根治疗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