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医堂老人吃药太多容易加重便秘

专家简介:林连捷,中国医院第二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中国炎症性肠病青年学者俱乐部成员,辽宁省免疫学会消化免疫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辽宁省医学会消化分会委员,辽宁省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成员,国家公派日本东京大学医学院访问学者。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英文班,对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包括食道炎、胃炎、消化性溃疡、胆囊炎、胰腺炎、脂肪肝、肝硬化、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

专家出诊信息

出诊时间:周二、周三

出诊地点:中国医院滑翔院区门诊楼3层消化内科1诊室

辽沈晚报《花样夕阳》周刊6月25日专版

林语堂在《生命的享受》说,“一个人大便通畅了,他就觉得快乐,否则就会感到不快乐,事情实不过如此罢了。”无论是叱咤风云、青史留名的大人物,还是默默无闻的贩夫走卒,吃喝拉撒睡这五件事,注定伴随一生。随着饮食结构改变、生活节奏加快和社会心理因素影响,慢性便秘的患病率有上升趋势。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患病率可高达20%-40%。便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病症。在这里,主要根据大便的形状,就老年人便秘的原因和特点进行阐述,以帮助老年人预防和治疗慢性便秘。

肠道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

常言道,肠道是人体健康的“晴雨表”,“便”的形态可直接反映所经肠道状态。那么,粪便是如何形成的呢?

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和一部分水分、电解质等被肠道黏膜吸收,而不消化的纤维素以及消化道脱落的上皮细胞、大量细菌,还有未被吸收的消化道分泌物等形成了粪便。

因排便而烦恼的人,学习了解大便的形态,可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同时它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情报源。

正常人的排便差异很大,这与个体差异、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习惯有关。一般情况下,正常人每天排便1-2次,有的人1-2天一次(只要无排便困难及其他不适均属正常)。大便量约g,含水量在25%-75%之间皆可,多为第4、5型。少数正常人每天排便3次,有的3天一次,性状为第3、6型。大便色一般为深黄色、褐色、青色,没有粘液、脓血,每次跟吃什么、吃多少息息相关。

滥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便秘与工作压力、精神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及不良生活事件等)有关。低纤维素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可增加慢性便秘发生的可能性,滥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便秘与肛门直肠疾病(如痔、肛裂及直肠脱垂等)关系密切。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疾病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甚至可导致死亡。便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部分患者滥用泻药或反复就医,增加了医疗费用。

慢性便秘病程至少为6个月。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不少药物也可引起便秘。

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的病理生理学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与结肠传输和排便功能紊乱有关。目前按病理生理学机制,将功能性疾病所致便秘分为慢传输型便秘、排便障碍型便秘、混合型便秘、正常传输型便秘。

慢传输型便秘的特点为结肠传输时间延长,进食后结肠高振幅推进性收缩减少。

排便障碍型便秘患者在排便过程中腹肌、直肠、肛门括约肌和盆底肌肉不能有效地协调运动,直肠推进力不足,感觉功能下降,从而导致直肠排空障碍。

正常传输型便秘多与精神心理异常等有关。

器质性疾病包括肠道及周围疾病、内分泌和代谢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肌肉系统疾病。

引起便秘的药物多种多样,有抗精神抑郁药(如阿米替林)、抗帕金森病药、抗精神病药、解痉药、消炎镇痛药、降压药、抗癫痫药、抗过敏药、抗高血压药、阿片制剂、抗肿瘤药等。

排便时看书玩手机易得痔疮

合理的膳食、多饮水、运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是最基础的治疗措施。

膳食

增加纤维素和水分的摄入,推荐每日摄入膳食纤维25-35g,每日至少饮水1.5-2.0L。而有的老年人牙齿脱落,喜吃低渣精细的食物或少数病人图方便省事,饮食简单,缺少粗纤维使粪便体积缩小,粘滞度增加,在肠内运动减慢,水分过度吸收而致便秘。

适度运动

尤其对久病卧床、运动少的老年患者更有益。不爱运动或者腹部脂肪多,腹肌力量不强,使得直肠下部及肛门部的肌肉功能减弱,从而影响肠道蠕动,所以要有适当运动量,锻炼腹部肌肉。蹲着走的时候,能对腹部起到按摩作用,再加上深呼吸动作,锻炼腹部弹性的效果非常好。另外,进行收缩肛门动作及俯卧抬腿,可缓解腹胀。

排便习惯

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时最为活跃,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两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只有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才能真正解决便秘问题。

有的人排便时喜欢看书,玩手机,这种习惯非常不好。排便是一个复杂的综合动作,需要体内很多肌肉的协调运动,如果分散注意力,很容易引起便秘。排便时间延长,导致肛门附近压力增大,容易得痔疮。

老年人便秘要特殊注意什么?

老年人缺乏运动,因慢性疾病服用多种药物是老年人发生便秘的重要原因,应尽量停用导致便秘的药物,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增加膳食纤维、多饮水和适当运动。

对粪便嵌塞者,应首先清除嵌塞的粪便。通便药可首选容积性泻药和渗透性泻药,对严重便秘患者,也可短期适量应用刺激性泻药。

医院检查很必要

便秘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功能性疾病和器质性疾病,还有药物引起的。到医院请医生帮助寻找原因,才能避免遗漏其他疾病。特别是对近期内出现便秘或伴随症状发生变化的患者,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对年龄大于40岁,有报警征象者,应进行必要的实验室、影像学和结肠镜检查,以明确便秘是否为器质性疾病所致,是否伴有结直肠的形态学改变。报警征象包括便血、粪隐血试验阳性、贫血、消瘦、明显腹痛、腹部包块、有结直肠息肉史和结直肠肿瘤家族史等。

对慢性便秘患者的体检包括全身检查、腹部检查和肛门直肠指检。腹部检查时要特别注意有无腹部压痛、腹部包块等。

此外,慢性便秘患者常伴睡眠障碍、焦虑抑郁情绪。经调整生活方式和经验治疗仍不能缓解便秘症状时,应特别注意对精神心理、睡眠状态和社会支持情况的评估,分析判断心理异常和便秘的因果关系。

有的人看广告吃药,吃出很多副作用。比如有人过量应用盐类泻药可引起电解质紊乱,特别是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者应慎用。刺激性泻药作用于肠神经系统,增强肠道动力和刺激肠道分泌,包括比沙可啶、酚酞、蒽醌类药物和蓖麻油等,因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酚酞可能有致癌作用,该药已被撤出市场。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 李爽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ewq.com/yxwh/14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