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滇池院区脾胃病科医师胡瑞接诊了一名经常拉肚子的患者,经过检查发现患者腹泻,并非是因为吃了不干净的食物导致,而是因为肠道“激动”导致的。并且患有这种问题的人不在少数。
“从小肠胃就不好,吃点辣的、冰的的食物,或是一紧张,肚子就开始一阵阵拧着疼,就要赶紧找厕所,去完厕所后就好了。”患者许女士今年28岁,从小到大时常被拉肚子的问题困扰着。拉肚子后,许女士会吃止泻药,但是吃了以后又会便秘。医院做胃肠镜检查,但是没发现问题。直到在医院就诊,被胡瑞“揪出”病因,原来导致女士经常拉肚子的原因是一种功能性胃肠病——肠易激综合征。
胡瑞医生接诊过很多和许女士一样情况的患者。曾经有一名14岁的患者,一上课就呕吐和拉肚子,却查不出病因,已经休学半年。家长带着孩子多番就医后,来到医院滇池院区脾胃病科就诊,胡瑞为孩子进行检查后,发现正是肠易激综合征。经过中医体质辨识后,胡瑞让孩子口服中药汤剂,并配合穴位贴敷等外治疗法,治疗一段时间后,孩子呕吐、拉肚子的症状得到缓解。
“肠易激综合征导致的腹泻和急性感染引起的腹泻是完全不一样的。肠易激综合征会持续反复出现腹泻、腹痛、腹胀或便秘,但又没有器质性病变的情况。虽然这个疾病听起来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患者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就诊。”胡瑞表示,不要认为经常拉肚子是正常情况,如果不重视,肠易激综合征会发展成其他问题,让肠道环境出现病理性改变。
肠道内的神经系统被称为“第二大脑”。人在紧张的时候,交感神经系统就会过度兴奋,让胃肠道收缩和蠕动加快,导致腹泻,或是腹痛、便秘、腹胀等。胡瑞介绍,目前,肠易激综合征的西医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研究认为发病机制为多因素性、复杂性,被认为是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脑肠调控异常、炎症和精神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紧张、焦虑等情绪,食物过敏和食物吸收不良,都可能是发病的诱因。
在中医看来,肠易激综合征属于肠郁、泄泻、腹痛、便秘等范畴,病位在大肠,与肝、脾、肾关系密切,临床上常用中药内服和外治法。中药治疗主要以辩证分型为主,针对患者的不同体质状态,进行个体化治疗,具体用药结合临床,以医生面诊指导为主。外治法包括针灸、艾灸、穴位贴敷等,其中针灸治疗对肠道功能紊乱具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还能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
“这个疾病在临床十分常见,并且多见于中青年人,还可能会遗传。”胡瑞提醒,在治疗时,患者要保持乐观豁达、稳定的情绪,对虾、蟹、牛奶、花生等可疑不耐受的食物尽量不食,禁食辛辣、冰冻、油腻生冷食物,以及烟酒、咖啡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腹泻患者应食少渣、易消化、低脂肪食物,便秘者应多食纤维蔬菜、粗粮等。适当补充正常菌群,适量补充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等,比如适当喝酸奶是比较简便有效的方法。还可以通过姜艾糖水、参芪薏苡仁汤、桂芪粥等食疗方法进行改善。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有腹泻、腹痛、便秘这些症状,不一定是肠易激综合征,还可能是其他肠道问题,比如溃疡性结肠炎、肠易肉、结肠与直肠肿瘤等,医院就诊。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张晓莉
编辑:张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