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12月21日,太阳运行至黄经°,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
冬至是冬天非常重要的大节日,在民间还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因此冬至也被称为“小年”或“亚岁”。
冬至“数九”,是从前中国民间一种计算寒天与春暖花开日期的方法。小编觉得挺有趣的,茶友们可以尝试数一数,“数九”从冬至这一天开始数九,数上九天是一九、数十八天是二九……九九八十一天过去之后,便会迎来春天。
江南《九九歌》一九二九相见弗出手;三九二十七,篱头吹筚篥①;四九三十六,夜晚如鹭宿②;五九四十五,太阳开门户;六九五十四,贫儿争意气;七九六十三,布袖担头担;八九七十二,猫儿寻阳地;九九八十一,犁耙一齐出。注:①古代的一种乐器,意指寒风吹得篱笆噼噼响声;②晚上寒冷像白鹤一样卷曲着身体睡眠。冬至是养生的大好时机,被称为“黄金养生日”,因为这是人体一年中“阴气极盛”而“阳气始生”的转折点,此时科学养生有助于保证旺盛的精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这篇文章为大家整理了在冬至时节的养生要点,一起来看看吧。
01饮茶
冬至饮茶,温和养胃
冬季寒凉,脾胃虚寒者易发肠胃病,应多喝茶性温和的茶类,如红茶、老白茶和黑茶,能有效改善肠胃的微生物环境,对于有慢性肠炎的人群有非常好的保健效果。此外多喝热茶还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有助于预防冬季流感疾病。
红茶茶性温和,是冬季饮茶的首选。红茶发酵度高,性甘温,甘温可养人体的阳气。红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喝后可以暖胃御寒,使身体生热,增强人的抗寒能力。
如果觉得红茶单调,不妨加点牛奶、蜂蜜、生姜、玫瑰等食材进行调味,不但口感丰富,而且还有意想不到的养生功效。
白茶属于我国特有茶类,其中含有人体必需的活性酶,可提高机体中糖分的代谢,被称为茶中珍品,而陈年的老白茶更是被奉为至宝。俗话说得好,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陈化5年以上的老白茶,营养价值高,特别适合冬天煮饮。
黑茶茶汤温和,空腹饮用也不刺激,更不会影响睡眠,可谓是老少皆宜。且冬季饮食多油荤,黑茶解荤腥、去油腻、帮助减轻身体负担,很适合应酬多的茶友。
02饮食
南北民风各异,十里不同俗
冬天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地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食物,以增加人体热能的供给,促进体内血液循环,达到驱寒保暖的作用。
冬至时节也有一些重要的饮食习俗,那么在冬至当天人们都吃什么食物呢?要知道我国地大物博、幅员辽阔,每个地区的美食文化都各有千秋,其中南北方为迎接冬至节气,在饮食上就有以下这些不同习俗。
北方VS南方
吃饺子: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在北方,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一家人聚在暖炉前包饺子,叙话家常已成为北方冬至的标志。
馄饨拜冬:“馄饨拜冬”是北方的冬至食俗。之所以选用馄饨拜冬,是因为“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吃汤圆:在南方,汤圆是冬至的必备食品。“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和家人一起吃汤圆,象征圆圆满满。
供“冬至团”:这主要是江南习俗。冬至团是以糯米粉为面团,内包肉、菜、糖、果、豇豆等蒸成,主要充作供品,也可待客或赠送亲邻。
吃豆腐:在江苏一些地方,冬至要吃小葱烧豆腐和热豆腐,谚语说:“若要富,冬至隔夜吃块热豆腐。”
03保暖
天寒添衣,重暖不重多
冬至正值“一九”,之后气温将以梯度曲线持续下降,大家一定要注意降温变化,户外活动需注意防寒保暖,谨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
头部由于裸露在外面,很容易受风寒,头部一旦受寒,容易引起感冒。要想保暖头部,戴帽子很重要,并且最好能捂住耳朵。此外帽子的选择也非常重要,首先要选择尺寸比头稍大一点的,戴上不会紧压头发,让头皮有透气的余地;其次要注意帽子的材质,最好选择呢料或毛线帽子,冬日戴既保暖又透气。
穿衣保暖一直是冬日里最重要的主体,而棉服的高保暖性,就能轻松解决这个要求。但是切记衣裤不要太紧太厚,否则不但会限制身体活动,还会影响血液循环,所以冬季穿衣感觉温暖就可以了。
一般来说,老人衣着应以质轻暖和为宜,年轻人穿衣不可过厚,婴幼儿体温调节能力低,应以保暖为主,但切忌捂得过厚。
寒风呼啸的肃冬,出门围上一条围巾,既防风御寒,又能为衣着搭配增加亮点。但是要注意戴围巾不要捂嘴,因为围巾大多以羊毛、兔毛、混纺毛线织成,纤维极易脱落,又容易吸附灰尘、细菌、病菌,而且不是每天都清洗,脱落的纤维、灰尘、病菌就很容易随着呼吸进入体内,引发疾病,所以戴围巾时千万不要图方便一起捂住口鼻。
温馨小贴士:新冠肺炎疫情的阴霾仍未散去,疫情防控一定要时刻谨记于心!大家外出时一定要正确佩戴好口罩,不仅可以隔绝飞沫传播,还能有效防止围巾上的灰尘纤维进入口鼻。寒冬腊月,口罩和围巾更配噢。
冬至这天,和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汤圆,喝热茶热汤,聊家常琐事,大概只有如此才最能温暖寒冬、抚慰人心。
将近年底,纵然生活工作再奔波忙碌,也要记得好好照顾自己,爱惜身体,保持好心态,幸福快乐过好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