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勤)每年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为提高炎症性肠病(IBD)诊疗水平,加大公众对炎症性肠病(IBD)的认识和了解,由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消化专委会炎症性肠病学组承办,中医院(医院)协办的“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委会炎症性肠病(IBD)学组大会暨第二届学术会议”于年5月21-22日在渝顺利召开,来自贵州、云南、四川、重庆及周边区县省市共计余人参加了此次大会。
据重庆市中西医结合消化IBD学组组长、医院消化内科主任郭红介绍,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近年来,国内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是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因此尚未有治愈的方法,终身复发性较高,且随着病程的增长,癌变风险也随之增加。IBD患者面临较大的痛苦,患者和家属都有沉重的经济负担。同时,IBD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不均质的情况大量存在,尤其早期诊断有一定难度。患者需要到专业的IBD中心来诊断和治疗,并接受严格的慢病管理随访制度。因而,不断破解诊疗难题,全面提高公众、医保对IBD的认识程度,给予IBD慢病患者更多的生存、学习、工作空间势在必行。
此次大会包含IBD培训班、IBD学组年会、患教活动三部分,一方面是为了提高重庆市整体IBD的诊疗水平,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医患沟通,促进治疗和康复效果的提升。
5月21日下午,IBD培训班在医院院本部召开。胡渝副院长出席并致辞。郭红主任带领的多学科MDT团队给大家带来消化内科、放射科、病理科的精彩报告,消化内科医师们带来了“我们那些年掉进的坑”病例实战系列,让培训班的学员们收获颇丰,明确了IBD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思路。肠内营养观摩班让医生、护士意识到肠内营养在IBD治疗中占据的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在消化科护士王德林、核心志愿者傅涛的讲解和演练下掌握了实操的技能。查房期间CCCF志愿者和医生们还给病房的IBD患者送去了关怀和礼物。
5月22日上午,重庆市中西医结合主任委员高建主任出席大会开幕式,带来精彩致辞,预祝会议顺利召开。随后,国内数十位知名IBD大咖到场做学术报告,对炎症性肠病的诊断、最新研究热点指南解读、治疗药物使用进展进行交流讨论。湘雅二院吴小平教授带来“UC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昆医附一缪应雷教授带来“内镜下IB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华西王玉芳教授、张虎教授带来“C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新医保形势下UC优化治疗决策探讨”,中山一院张盛洪教授带来“克罗恩病黏膜愈合的临床及分子机制”,中山六院柯嘉教授带来“CD脂肪爬行相关研究”,上海交大十院王晓蕾教授带来“IBD时不同肠段的疗效差异与机制探寻”。最后,郭红教授带来“年AGA中重度CD指南解读中重度腔内CD的药物治疗”专题讲座。各位专家精彩授课为IBD临床诊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效助力。
5月22日下午举行的患教活动寓教于乐,形式欢快。为了提高广大群众对IBD疾病认识、协助患友们更有效的诊治,郭红主任带领的消化内科团队,以傅涛为核心的志愿者们为炎症性肠病患者带来生物制剂的选择、自我管理的精彩患教内容。会后,各种小礼品、美食的发放及游戏活动的开展将患教活动推向了高潮。医患之间的良好互动、携手同行,如星星点灯照亮IBD患者前行的路。患者们表示,“这样的活动,让我们觉得自己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千余人的IBD患者团体在郭红教授的IBD团队能得到有效救治的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IBD病友及医护团队带来的温暖。”
本文来源:上游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