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得了急性回肠炎怎么治黄曲霉病是什么

一日一科普、每日一技术,很多农人在种植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看着隔壁家的作物蔬菜长势喜人,自己的却是一片萧瑟,不免有一种黯然销魂的感觉。如何让自己的作物蔬菜迎头赶上,让自己感受一把丰收的喜悦之情呢?中国农村科技的科普栏目为您答疑解忧。

问答

问:猪得了急性回肠炎怎么治?

答:回肠炎又称猪增生性肠炎,是由细胞内劳森菌感染引起的以猪顽固性或间歇性出血性下痢为特征的消化道疾病,病原菌为厌氧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在回肠上皮细胞内的细胞质中繁殖,感染猪可持续排菌4周~10周,病菌在粪便中可存活2周左右,容易造成持续感染;病菌对一般消毒剂有抵抗力,对含碘和季铵盐消毒剂敏感。据报道称中国98%的育肥猪带菌,经产母猪阳性率达74%,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源,经消化道感染。

本病急性型主要症状为血水样下痢,病程稍长排沥青样黑色粪便或血样粪便,并发生突然死亡,也有突然死亡仅见皮肤苍白而无粪便异常的病例。

慢性型常见,8周~16周猪多发,表现为同一栏中不时出现间歇性下痢,粪便变软、变稀、糊状或水样,有时混有血液或坏死组织碎片;食欲减退,吃几口就走,甚至废绝;病猪消瘦,被毛粗乱,弓背弯腰,有的站立不稳,病程长的皮肤苍白,治疗不及时可成为僵猪。

造成最大危害的是亚临床型,多发于6周~20周(即因为病菌持续存在,基本整个育肥期都可发病),症状轻微或无明显腹泻,但生长速度和对饲料利用率明显下降,对饲料利用率可降低17%~40%,平均减缓育肥猪日增重24%,出栏时间至少延长14天。据估计在中国回肠炎造成每头猪平均损失为12元~30元。

由于一般抗生素只能产生抑菌环境,不能有效清除细胞内劳森菌,当断奶保健过后,及第6周~8周,发病明显增多。

防治措施:严格消毒,选用正规厂家的合适消毒剂,如威远金维康;消毒前认真做好清理工作,消毒与空圈结合;减少应激,因大多猪场都存在病菌,只有在应激情况下猪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病,如转群,长途运输,饲养密度大,温度过高或过低或温差大,湿度高,频繁接种,营养不良,饲喂发霉饲料,免疫抑制性疾病等因素均可引起发病。

药物防治:断奶前后饲料或饮水中添加妙立素,每吨饲料添加妙立素克,连用两周,或50克妙立素兑水升,连用两周,可有效控制回肠炎,同时可起到净化支原体,控制呼吸道疾病的作用。

百科

黄曲霉病是什么?

黄曲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头版松放射状,分生孢子梗直立粗糙。顶囊近球形至烧瓶状。单层小梗或双层小便,同时生在一个顶囊分生孢子球形或近球形,大小35一5um。生长适温30℃,相对湿度85%。

黄曲霉菌能产生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荧光化合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玉米在贮藏过程中,黄曲霉及其毒素的产生受湿度、温度、籽粒状况、空气成分、微生物区系等多种因素影响。

一般相对湿度高于85%该苗生长快,毒素增加,籽粒含水量低于16%不生长,17%时生长缓慢,18%-19%生长迅速。

刚收获玉米含水量20%一28%时,气温20—30℃严重发生,且在48小时内即可产生毒素。

症状:

玉米、花生、马铃薯等易染病。玉米染病在胚部生粗地毯状或絮状菌落,初为黄(图左)色,后变为黄绿色,最后变成棕绿色。是引起贮粮霉变发热的主要贮粮病害。

有些菌株可产生黄曲霉毒素,此产勿不仅对粮食作物生产、贮藏和加工造成巨大经济影响,并且危及人和畜禽的健康和生命。

防治方法:

(1)降低籽粒含水量及环境的湿度和温度,入库前把玉米籽粒含水量降至13%。

(2)用氨、二氧化硫、丙酸通过低温干燥系统可有效控制贮藏霉菌。

(3)用0.1%-0.5%的尿素与籽粒混合,在相对湿度95%的条件下也能安全贮藏6—8周。

(4)田间控制从灌溉、平衡施肥、适当密植、灭虫除草、轮作等措施做起,控制该菌发生,做到根据田间发病情况分片收获,汰除发病果穗。如果果穗发病率达10%时,应在含水量降至26%-28%时提前收获,进行人工干燥,防止病害加重。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ewq.com/jbpj/1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