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多见于20~40岁,主要累及结肠粘膜层和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和脓血便。灌肠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常见的方法之一,灌肠后可让药物快速到达病变处,达到治疗的目的,并且无上消化道刺激作用,在临床中广泛应用。那么如何在家中自己灌肠呢?
灌肠前的准备:
自行排尽大、小便,床上最好铺个中单,以防药水流到床上。将灌肠器的开关关上,将适宜温度的药水装入药袋,将肛管连接好灌肠器,打开开关。排尽气体(见药水流出来),再关闭开关。深呼吸,全身放松。
灌肠的体位及方法:
依据肠镜所示病变部位采取合适的灌肠体位,如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者采取左侧卧位;病变在横结肠、升结肠者采取右侧卧位。使臀部移近床沿,用石蜡油充分润滑导管前端及肛门口,呈螺旋式插入肛门,根据病变部位正确掌握插管长度(一般从肛门插入直肠10~15cm),打开开关,将药液缓慢滴入。药液滴速宜慢(60~70滴∕min),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部超过30cm)。温度以39~41℃为宜。温度过高易引起肠粘膜烫伤,过低则导致肠痉挛,加重腹痛。液量以ml为宜,便于在肠腔内保留。
灌肠后注意事项:
灌肠后臀部和床尾均抬高10cm,尽量卧床休息,延长药液在肠腔中的保留时间。第二天早上上厕所药吸收的更好。最好灌肠后,配合热敷,增加腹部的温度,使药物更快的被吸收,缓解不适感。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