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全程心管家”是一款由万达信息出品的冠脉患者管理App,有专业团队持续监控您的健康数据,更有医生小组会给出科学的建议与指导,旨在帮助每一位冠脉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作息,提高生活品质。
我
们都知道,在历史上,日本被称为“倭国”。倭,意为“矮的,个子不高的”。显然,大和民族自古以来便有着身高上的硬伤。
八国联军身高对比图
而到了二战之后,日本提出了“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政府颁布了《学校午餐(给食)法》和《关于促进乳品业和养牛业的法令》,明确了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法律保障,国家财政对学生饮用奶全面补贴。自此,牛奶迅速在日本的学生膳食中普及开来,而大和民族的身高也得到了挽救。
数据来源:年中国国民体质监测公报、年日本国民体力及运动能力调查报告
几乎人人都知道牛奶富含蛋白质和钙质,养成喝牛奶的习惯对人体大有益处,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愉快地接受牛奶带来的营养。有这么一群人,他们饱受乳糖不耐症的困扰,牛奶和乳制品给他们带来营养的同时,还伴随着一系列不适症状。
什么是乳糖不耐症
乳糖是存在于哺乳动物乳汁中的一种双糖,对婴幼儿及青少年智力发育非常重要。部分人群由于肠道内缺乏用于消化乳糖的乳糖酶,因此摄入的乳糖无法得到有效分解,导致未能分解的乳糖在肠道内被细菌发酵,产生气体,引起腹胀、放屁;症状较严重的人群还会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如果没有临床症状,只引起乳糖吸收障碍,则称之为乳糖吸收不良。
导致人们得乳糖不耐症的原因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先天性缺乏:
1.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症:由于常染色体隐性基因缺陷,自出生时机体乳糖酶活性低下或缺乏,这一类疾病非常少见,但一旦发现,便应及时给予无乳糖的食品,否则将引起严重后果;
2.早产:部分早产儿的乳糖酶活性较低,但通常在一至两个月可以恢复;
原发性缺乏:
其实我们婴儿时期喝的母乳中便含有乳糖,那时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出现地很少,那么为什么在成人之后我们反而失去了消化乳糖的“技能”了呢?在资源匮乏的年代,牛奶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几乎便是“奢侈品”。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不少人便没有喝牛奶的习惯,接触乳糖的机会变少,于是机体便逐渐抛弃了消化乳糖的“技能”。待到我们生活水平提高、再次接触大量乳糖的时候,便出现了乳糖不耐症。
继发性缺乏:
另有一部分人群,由于各种原因(肠道手术、肠炎等)导致小肠粘膜受损,继而无法合成乳糖酶,但随着机体功能逐渐恢复,乳糖不耐受的情况会有一定好转。
问题
那么喝了牛奶或吃了乳制品就拉肚子便一定是乳糖不耐症造成的吗?如果真的患上乳糖不耐症,是不是意味着只能永远放弃乳制品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