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海军
特约通讯员
陕西省绥徳县基层医生
病例二
患儿,女,13月,因上吐下泻三天前来治疗。
检查:患儿神清,精神烦燥,眼窝下陷,哭时泪少,口舌干燥,口渴思饮,呼吸音粗,心音有力,体温38度,捏起腹壁及大腿内侧皮肤稍有回缩慢,肠鸣音活跃,尿量次数减少,稍有呕吐,大便一天十余次,量多,成“蛋花样”稀便,余正常。
诊断:急性轮状病毒性肠炎伴脱水Ⅱ度。
给予:中药贴脐+中药灌肠+口服增液饮>ORS液。
1、中药灌肠:葛根、藿香、石榴各6g,茯苓、乌梅、白术、大青叶各9g,豆蔻2g,广木香3g,板蓝根10g。水煎去渣,收汁ml,一次取20ml,一日二次,灌5天。
2、止泻散贴脐:黄连、广木香、砂仁、丁香(公母各半)、苍术、五倍子各等量,白胡椒0.5g,共研为末,取约4g,用醋调,敷于脐部,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天一次。
3、口服增液饮>麦冬20、乌梅5g、小米30g,水ml,熬至ml稠糊,取汁去渣,加ORS液调匀,开放饮用,不限次数,补充脱水和纠正电解质紊乱。
结果:3天明显好转,6天痊愈。
体会:
1、贴脐方:有温中散寒、燥湿和胃、止泻等作用。
2、灌肠方:健脾除湿,涩肠敛阴,清热解毒。主治小儿秋冬季腹泻。症见腹泻,粪便为水样蛋花样,量多次频,或伴发热呕吐,食欲不振。直肠给药解决了呕吐吃药带来的困难,改变了用药途径,提高了机体对药物的吸收率(灌肠吸收是口服吸收的2倍),同时起到了直达病灶的作用,使呕吐迅速恢复,增液饮>+ORS口服液就会摄入保留的多,腹泻脱水得以恢复,电解质紊乱纠正。
3、据我多年的临床经验来看,即便是2度脱水的,呕吐不频的,或刚开始吐,慢慢减少不吐的,只要我们通过灌肠和透皮短时间内治疗不吐的,那就为我们通过口服补液奠定基础,使增液饮>充分发挥作用,以达到补水电解质纠正酸碱平衡的目的。
4、治疗病毒性肠炎可分病因和液体治疗,只要患儿不吐或少吐,能喝进去,就能通过口服增液饮>+ORS补液减缓脱水的速度,这样赢得时间来用透皮灌肠杀死病毒,修复肠粘膜,达到治愈目的,两种治疗方法的互补性是缺一不可。
5、用中药治疗病毒性肠炎的效果大大优与口服西药的效果,现在治疗病毒性肠炎西医用药是:蒙脱石散,消旋卡多曲,妈咪爱,西米替丁,潘生丁等疗效都不那么显著,而使用中药灌肠治疗病毒性肠炎有效率是98%,治愈率是90%以上。
6、用此法治疗病毒性肠炎,解决了小儿输液难,大大缩短了疗程,降低了医疗风险,给患儿和家长带来了福音。
(本文为作者原创文章,尊重作者版权,转载请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