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家孩子已经发烧3天了,每天拉肚子,一天7-8次,有粘液,昨天还吐了3次,吃了2天药好像没什么用,现在东西也不要吃了,这可怎么办呢?太遭罪了!”
一位家长抱着孩医院儿科就诊,后面还跟着好几个家属都担心地看着。
住院半天,已经输液吃药的患儿还是不停地拉肚子,反复发热,引起了儿科医生们的高度重视。
这时孩子的血常规提示炎症指标偏高,大便常规提示白细胞3+,脓细胞1+,可见少许红细胞,结合孩子的临床症状判断是侵袭性细菌感染导致的“肠炎”,马上加用抗生素治疗。
这顽固的细菌和小姑娘斗争了整整7天之后,终于被打败了。小飞飞(化名)也恢复了以往的神气,看到熟悉的医生们也会甜甜地打招呼了。
那么,什么是细菌性肠炎?病因是什么?该如何治疗?饮食方面又有些什么注意事项?跟着儿科医生一起来看一看。
#1什么是细菌性肠炎?
指各种细菌感染如侵袭性大肠埃希菌、空肠弯曲菌、鼠伤寒沙门菌等导致发热、腹泻,粪便有粘液或脓血、大便有腥臭味,有的有里急后重感,即使后仍有余便未尽的感觉。
#2引发细菌性肠炎的病因?
1、吃了被金葡菌感染过的剩菜,剩饭,或者是一些米饭。
2、吃了被副溶杆菌感染过的海鱼,螃蟹以及虾类的食物等。
3、冰箱中放过的食物未清洗干净。
4、孩子接触不干净物品后触摸口鼻使病菌进入消化道。
温馨提示:夏天食物容易腐烂,且滋生细菌,不要吃过夜食物,放过冰箱的食材要清洗干净。
#3如何治疗?
(1)饮食疗法:腹泻时进食和吸收减少,而黏膜损伤的恢复、发热时代谢旺盛、侵袭性肠炎丢失蛋白等因素使得营养需要量增加。所以不能限制饮食过严,要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
(2)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因呕吐、腹泻导致水、电解质紊乱时,轻者可给予口服补液,重者应予静脉补液,可选用平衡盐液或5%葡萄糖盐水,并注意补钾;对于有酸中毒者可用5%碳酸氢钠注射液予以纠正。
(3)对症治疗:可给予调节肠道菌群药物,比如双歧杆菌等药物。必要时给予口服H2受体拮抗药,如西咪替丁减少胃酸分泌,以减轻黏膜炎症;也可应用铝碳酸镁或硫糖铝或黏膜保护药。腹泻明显可以给予思密达(蒙脱石散)治疗;对于急性腹泻的患儿,可每日给补充元素锌20mg(6个月),6个月以下每日10mg,疗程10-14天。
(4)药物治疗:有黏液脓血便时需使用抗生素治疗。
#4饮食的注意事项?
早期应进流食,清淡饮食,如米粥、藕粉、果汁等流质饮食,避免肉蛋奶及刺激性食物。牛奶进入肠道容易发酵产气,引起腹胀,另外大部分牛奶为非脱脂牛奶,牛奶中的脂肪进入肠道后可以加重肠道负担,从而加重腹泻症状。建议采用少食多餐的方法,可每日进食4-5次。待急性胃肠炎的症状消失后2-3天再进正常饮食。
婴幼儿发生细菌性肠炎容易出现脱水等情况,医院处理。腹泻不重的话,可以采用口服药物及口服补液治疗,不需要输液治疗。如果症状比较重,或者口服药物效果不明显,腹泻或者呕吐症状持续不缓解,医院就诊治疗。
一定要让孩子养成洗手的习惯,对于预防婴幼儿发生细菌性肠炎非常关键!
图、文/儿科钟丹
编辑/唐简妮
审核/张伟艳
医院医共体宣传中心
投稿邮箱:yywl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