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对医学史和医患关系颇医院杨震教授在他的博客《医史微鉴》中推送了题为“为啥民国时期没有伤医潮?”其中,对最近的杀医案“伤医潮”进行了客观和理性的分析,认为“在预防杀医案方面,如今,仅仅靠死刑已经起不到太大作用了”,他认为从大数据的角度来讲,杀医这事儿,是阶层矛盾,根本原因并不在医疗领域。是时代之恶,而所有时代之恶的形成必然有着极为复杂的历史积淀。
从历史角度来看,中国的医患纠纷发展形势根本不是以媒体或警察的意志为转移。医界应该学习历史、了解现状,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改变大环境,而是适应大环境,我们身处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自然跳不出自己所处的历史时期。
写到这里杨震教授突然说出了让大家目瞪口呆的一句话:现在,杀医生只不过才杀了十多年而已!但凡谈到社会转型时期,从历史角度来看,都至少持续半个世纪!!
言下之意,对医生的砍杀,至少还要持续30多年。听来令人不寒而栗。当然,这是历史的经验和推演,是不是这样,需要实践和时间来检验。
无独有偶,据美国《财富》杂志报道,世界强企业平均寿命为40-42年,强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只有2%的企业存活达到50年。而在日本,企业平均寿命为30年,而始终名列百强的企业只有一家。这是事物发生发展的生命周期,也是必然的规律。这与以上杨震教授的社会转型时期历史规律不谋而合,相互应证------半个世纪,30年。
由此看来,对付医闹和伤医辱医,我们必须要正视现实,立足现在,学会历史思维,要有未来30年的眼光来进行思考、布局和应对。我们面对的是一场持久战,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等是其特点,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也是做不到的,否则只能让你丧失信心,徒生烦恼,甚至选择逃离。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30年砍杀呢?有识之士认为,对于预防伤医案来说,能用的“综治”办法有医疗质量、医疗慈善、善待贫病,当然也有强化安保、死刑震慑等等,这样才有可能保命。对医务人员来说,以下几点尤其重要:
1调整心态,直面现实,从长计议,从改变自己做起。你今天的付出,明天可能是竹蓝打水。但在这个付出过程中,你提升了自己的能力,丰富了经验,见识了人性,熟悉了规律,埋下了解决问题的种子。你知道付出并不会在第一时间获得回报,就不会心生怨怼愤愤不平。30年周期的思考,可以赋予你宽广的心胸、宏大的格局与高远的视野。
2要学会自我保护。在严峻的医患纠纷形势下,医生应该警醒!心理学有个概念,叫转向攻击,即一个人如果不幸福,不可能对别人友善。社会和谐的前提,是让人获得幸福感,而不是拉大痛苦指数。医生要跳出自己的圈圈,要学会宽恕、学会平和。医生们不仅要正视现实中客观存在的“贫穷所引发的穷凶恶极”,更要学会用医者最温暖的关爱善待贫病、学会自保。
3医护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和技术能力。学会和不同的病人及家属打交道。要因人而异,站在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学习沟通能力,说话前多思虑。懂得保护自己。正如杨震教授所言,这个时代,预防伤医案,主要靠脑子,而不是靠安保和武力。
4党和政府的作为,全社会的配合。医疗领域的问题,归根结底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体现。当下,医疗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已远远超过了行业的自净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要从根本上扭转医疗环境恶化的现状,单靠卫生系统本行业(做好自己)已是无能为力了,必须由国家出面予以解决。需要患者和整个社会的配合。
5全民信仰重建,个个有敬畏心。没有信仰的人是可怕的,心有信仰,才有敬畏,心有敬畏,行才会有所止。在社会信仰环境下,人有敬畏,矛盾行为有着约束。或是能被传统社会力量劝阻,或是因敬畏鬼神而不敢下手。只有心存敬畏,如履薄冰,恶,才不会胆大妄为,肆意蔓延。在有信仰人士的面前,即使没有制度他的内心也会为自己设立一个做人的原则,而在缺乏信仰的人面前,你就是设置再多的制度对他而言也如空气般透明。
6法律和制度的保证,形成高压打击态势。对涉医违法案件要形成“组合拳”综合治理,高压打击态势只能有增无减;法律要保护患者,也要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依法预防处置医疗纠纷。加强对全民的普法教育,做好预防,从根本上降低犯罪发生率。
我们身处社会转型的特殊历史时期,我们跳不出自己所处的历史时期。不能改变就要学会适应,而学会适应才会去改变,想不死就得新生。
最后,我们一起分享杨震教授的一段话:“患者不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和患者共同的敌人是疾病。我们和患者在同一条船上,只不过这条船遇到了时代的风暴。我们衷心祈祷,风暴快些褪去,所有人都平平安安。”
作者投稿陈卫春,江苏医院相关阅读点击了解:
肠胃炎住院被查艾滋?媒体请不要做“生活帮”第二!
急救中心医生的苦行记
医院不能补开假条?
自杀,不应是医生终结生命的方式
等的就是你---冬雷脑科全国招募才俊医师,助其打造个人品牌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