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炎症性肠病。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两种,两者都是近年来消化学界重点研究的肠道疾病。一项针对国内多个大城市开展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上海人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位列各大城市之首。
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不明,可能与遗传、感染、免疫、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其症状较轻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病程多在4~6周以上,除了腹泻外还常有发热、消瘦等全身表现以及关节病变、原发性胆管炎等肠外表现。病变时间长和病变广泛者还容易并发结肠癌。
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早期常以腹泻腹痛为表现,临床症状不特异,容易和肠道感染或功能性胃肠病混淆,因此常有误诊误治。目前诊断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常规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及黏膜组织学检查,其中结肠镜检查对于疾病的确诊最具价值。溃疡性结肠炎在内镜下有弥漫性溃疡、糜烂、血管纹理模糊充血、炎性假息肉等典型表现,并且内镜可对疑似病变处取病理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结合患者的症状、肠镜下表现及特征性的病理组织检查结果不难做出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确诊。因此,对于以反复腹泻为表现的患者应当重视并进行结肠镜检查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目标是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由于不同患者或同一患者在不同阶段的患病严重程度、病变范围不同,所以治疗需遵循“分级、分期、分段”的个体化原则。患者应避免劳累并注意饮食摄入,饮食应当避免冷饮、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活动期患者应禁忌海鲜类食物。治疗的药物主要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水杨酸制剂等,在治疗中需要长期坚持服用药物来维持缓解,并在病情变化时及时调整药物用量。需注意的是,患者要特别重视临床随访,需在有治疗炎症性肠病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规范用药,定期复查结肠镜,并根据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便控制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活动和复发,提高疾病预后和生活质量。
(本文系医+E作者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点击右上方,分享我们的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