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最大遗珠,每一秒都看得人脊背发凉

今年奥斯卡,被称为是近十年以来的爆发年。

各路佳片,都在颁奖礼上大放异彩。

和往年一样,今年的颁奖礼,同样也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以黑马之姿问鼎最高荣誉的《寄生虫》,也有10提0中全程陪跑的《爱尔兰人》,还有众望所归的影帝、影后——华金·菲尼克斯和蕾妮·齐薇格。

与此同时,在主流视野之外,一部号称“颁奖季最大遗珠”的种子选手,却因官方的刻意忽视,而被迫消失无踪。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部种子选手——

《黑水》

就品相上来看,《黑水》是一部非常典型的冲奥佳作。

制作上,它有赫赫有名的ParticipantMedia(参与者传媒)公司,为其保驾护航。

过去16年里,该公司曾先后包揽81项奥斯卡提名,将其中16项奖杯收入囊中。

由它出品的影视作品,往往都有着极强的反思精神,票房与口碑并重:《聚焦》《华盛顿邮报》《绿皮书》《美国工厂》《海豚湾》……

《海豚湾》

创作上,《黑水》更是集结了一系列的明星大腕。

导演托德·海因斯,曾导演过《卡罗尔》《天鹅绒金矿》《我不在那儿》在内的多部佳作,是三大电影节的常客。

“绿巨人”马克·鲁弗洛与“美国甜心”安妮·海瑟薇在片中领衔主演。

久不露面的蒂姆·罗宾斯,在片中甘当绿叶。

问世没多久,《黑水》便获得了极佳的口碑:豆瓣8.4,烂番茄90%。

只可惜,碍于影片题材上的敏感性,这部为主流发声的电影,最终却被迫淹没在了主流之外。

和拿到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聚焦》一样,《黑水》也是一部由真人真事改编而来的剧情片。

影片故事,主要来源于年发表在《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深度报道——《成为杜邦公司最大噩梦的律师》。

这篇报道,主要围绕一个名叫罗伯特·比洛特的辩护律师展开,讲述了他与杜邦公司长达17年的艰难诉讼历程。

17年间,他以一己之力单挑美国化工体制,揭露出了被杜邦隐瞒几十年之久的污染丑闻。

马克·鲁弗洛与原型罗伯特·比洛特

和《造雨人》《永不妥协》等影片相类似,《黑水》也是一部从法律视角切入,撕开人性丑恶面纱的现实主义作品。

向来喜欢在影像风格上做文章的托德·海因斯,这次放弃了在叙事与剪辑上的炫技,转而以冷静理性的叙事态度、干净利落的剪辑手法,来工整的呈现全片。

尽可能客观地贴近现实,贴近原型人物。

片中的主线故事,最早从年讲起。

那一年,是男主罗伯特·比洛特的巅峰时期。

事业上,他刚刚升任律所合伙人,前途一片光明;家庭中,他的娇妻正怀有二胎,生活幸福美满。

然而,这样的美好生活,却因一则官司的介入,而从此走向了破灭。

起初,这起官司只是一起不起眼的小官司——

一个来自老家的农场主,向罗伯特发出求助,称自己农场里的近头牛,最近突然性情大变,接连殒命。

农场主怀疑,这些牛之所以发疯,是因为喝了河里被污染的河水。

而造成这一系列事故的元凶,则是一所兴建于附近的垃圾填埋场。

农场主希望罗伯特能利用他搜集到的所有证据,帮他讨回一个公道。

接下这个案子之后,罗伯特起初以为可以速战速决。

没想到,这个案子的实际难度,却比他想象中的,要困难许多。

因为站在他对立面的,是一个强大无比的强敌——杜邦公司。

杜邦公司,是世界排名第二大的化工公司。

自年诞生以来,杜邦已经完美嵌入了美国历史。

其发展史,几乎已经涵盖了半部美国史。

对美国人来说,杜邦不只是世界发明工厂,更是美国梦的真实写照。

由于监管难度系数大,所以就连美国环保署,都对杜邦这样的大企业破例予以优待,让企业进行“自我监管”。

懂得比美国环保署还多的杜邦,早已在无形之中,逾越了政府与法律的辖区。

经过抽丝剥茧之后,罗伯特终于找到了杜邦的软肋——PFOA。

PFOA,又名C8,化学名称叫“全氟辛酸铵”。

PFOA最早诞生于曼哈顿计划,是一种人造化学物质,有着极高的稳定性与疏水性。

诞生初期,它被运用于军方,制成了史上第一种坦克防水涂料。

二战结束后,它被杜邦公司作为加工助剂,加入了“特氟龙”涂料的生产加工当中。

特氟龙,是一种耐高温、抗酸碱的化学涂料。

早期,特氟龙多运用于不粘锅涂层制造,后来扩大生产,又先后运用到了烤盘,食物防油纸,地毯,家居清洁剂,车辆抛光剂,防水冲锋衣等日常用品的生产当中。

每年光生产特氟龙涂层,就能给杜邦公司带来10亿美元的生产利润。

广泛使用的特氟龙,在带来巨大利润的同时,其实还伴有巨大隐患。

因为PFOA本身,其实是有毒的。

它至少能引起以下六类疾病:肾癌、睾丸癌、甲状腺疾病、先兆子痫、高胆固醇、溃疡性结肠炎。

如果过度接触,还会通过孕妇引发胎儿畸形。

特氟龙造成的畸形儿

更可怕的在于,由于本身稳定性极佳,所以PFOA一旦进入人体,不但不会消散,还会通过血液传递给下一代。

代代传递,永远也无法被分解或排出。

对于这些问题,杜邦一直心知肚明,却刻意选择对公众隐瞒。

早在批量生产特氟龙时,杜邦公司就已通过实验,得知了特氟龙的危害。

生产线上的大批工人,都出现了发烧、恶心等不同症状。

为了了解发病原因,杜邦甚至丧心病狂地在工人的香烟里专门加入特氟龙,来进一步寻找病因。

利用PFOA不在美国化学物质监管名单上的漏洞,杜邦在几十年里倾倒、排污、填埋了数以万吨的废料垃圾。

但民众对此,却全然毫不知情。

直到本世纪初,经罗伯特揭露之后,这起惊天谎言,才终于浮出水面。

经过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日常接触、垃圾排放,PFOA早已通过各种途径,渗透到了地球上所有生物的血液当中。

其中,就包括99%的人类。

由PFOA引起的污染问题,已然成为了一项全球化的污染问题。

只可惜,到目前为止,阻击PFOA的道路,却依然步履维艰,任重道远。

直到年,罗伯特才通过长达17年的坚守,为个受害人,争取到了杜邦公司6.亿美元的赔偿。

追求正义的过程中,罗伯特曾不止一次的,受到来自强权的挤兑与打压。

这种打压,在心理学层面,被称为“政治性抑郁”。为的是,让个体开始失去能够掌控自我命运的想法和感觉,开始并且认为一个人的可能性是有限的。

好在,这些外在阻力,最终都未能将他击垮。

直到今时今日,罗伯特都依然没有停下他谋求真理与公义的步伐。

他用个人行动,完美践行了海明威的经典名言: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绝不能被打败”。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

说的大约就是他这种人吧!

END

本文由“电影幕后故事”授权发布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ewq.com/yxwh/15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