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静脉窦血栓,你需要知道的

6月21日,医院神经内一科收入一位头痛一周,左侧肢体活动不灵3天的患者,既往有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直肠炎病史10余年。入院时查体:神清语明,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肢体肌张力减低,肌力0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左侧Babinski(+),Chaddock(+)。该患者曾于外院就诊,头CT及MIR显示右侧额叶出血,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入院时检验结果提示:凝血酶原时间(PT):85.9sec;纤维蛋白原:5.1g/L;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49.9sec,其中凝血酶原时间异常值报危急值,提示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该患者已存在脑出血、溃疡性结肠炎等疾病,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导致治疗风险增加,抗凝治疗弊大于利,因此治疗上暂给予纠正脑水肿,降颅压治疗,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加强营养支持。并定时复查血凝。6月25日化验结果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12.9sec,患者凝血功能有所改善,考虑患者存在出血倾向,医生建议抗凝治疗,家属表示同意,并注意监测血凝。目前患者头痛症状减轻,大便略成形,血性成分减少,翻身时借助的外力减少,并且左手开始可做握拳动作,患者病情逐渐好转。

对于脑梗死患者来说,静脉窦血栓是一种特殊而典型的脑血管疾病类型。6月30日,牛力护士长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了护理查房,展开深入学习。

相关链接:

脑静脉窦血栓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疾病,通常以儿童和青壮年多见,而儿童患者中又以感染引起的侧窦和海绵窦多见。根据病变性质,可分为炎症型和非炎症型两类。炎症型中海绵窦和横窦是最常受累的部位;而非炎症型中上矢状窦最容易受累。

一般发生静脉窦血栓的病理机制:

1.血流滞缓

2.静脉壁损伤

3.血液成分改变(如血液粘稠度增加、凝血活性上升等)

导致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病因:

一、非感染因素,非炎性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病因及危险因素中,有各种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的疾病或综合症。

(1)全身衰竭、脱水、慢性消耗性疾患。

(2)妊娠及产褥期。

(3)血液病,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阵发性血红蛋白尿症、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机制障碍(抗凝血酶Ⅲ缺乏蛋白C、蛋白S缺乏、凝血因子突变及活性蛋白C抵抗等)。

(4)自身免疫性疾病,如Bechet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溃疡性结肠炎、抗磷脂抗体(包括狼疮抗凝抗体和抗心脂抗体等)综合征。

(5)妊娠及产后。

(7)心脏病先天性或获得性。

(8)长期口服避孕药。

二、各种原因导致的感染,病灶最常发生在海绵窦和乙状窦。

图文:王新茹

赞赏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ewq.com/yxwh/146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