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厦门王先生的儿子是个早产儿,由于爱人母乳不足,孩子从一出生就靠奶粉喂养。爱子心切的他,为了让孩子吃得饱,冲奶粉的时候都比规定配比多加几勺。没想到才喂了2天,宝宝就哭闹不止,还出现呕吐、腹胀等症状。检查后发现,孩子的消化系统出现渗透压失衡,肠子外的水分往肠子里渗透,出现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早期症状,如果发展下去,孩子不仅会发烧,还会便血,甚至危及生命……
生活中
许多家长对“冲奶粉”的“标准”很陌生
尤其是实际操作经验甚少的宝爸或者长辈
即便是每天都重复“冲奶粉”动作的宝妈
也未必把标准比例和流程当一回事儿
杉杉妈带你重新认识一下“冲奶那些事”
就像事例中的宝爸一样,奶粉冲得过浓除了会引起宝宝肠坏死,还会加重肾脏负担,甚至引起肾结石;蛋白质摄入过多还会加重肝脏负担,降低机体免疫力;而奶粉过稀又会导致营养不良,增加罹患“大头娃娃”的几率;冲奶的水温过热,会导致蛋白质变性,引起消化不良……
没有经过充分清洗、消毒的奶瓶、奶嘴,可能存在大量细菌,进入免疫系统仍不完善的婴儿体内,可能造成多种疾病,如腹泻、痢疾等。如果手部没有清洗干净,奶瓶煮沸后用自来水再冷却,或用嘴吹凉,都会造成细菌残留,引发宝宝生病。
奶粉中含有微量元素“钠”,需要一定量的水才能溶解,如果加上矿泉水中所含的钠,就会造成水量不足,对孩子身体造成负担。“用纯净水冲奶粉”也是错的。纯净水因没有任何微量元素,在排出体外时还会把体内的部分有益微量元素带走。所以用自来水煮沸5分钟之后自然冷却冲调最好。
在冲奶的标准流程中,特别强调了“先加水再加奶”,如果反着来,会导致加入的水量不足。举个简单的例子,完达山安力聪奶粉要求ml放4勺奶粉,先水后奶的方式,冲调完可能会出ml的奶,而先奶后水,最后就定格在ml,水的量实际是不足的。因此,奶的浓度就会过高。
殊不知,家长自己的一片好心却造成了无法消化吸收,浓度过高的奶水还造成肠道反渗透,或加重肝肾负担,导致孩子生病。
有些家长认为,吃奶粉的宝宝需要补充额外的水,防止上火。所以就在冲奶的过程中多加了水,以为这样就不需再补水,宝宝也不会上火。但过稀的奶在肠道中消化停留的时间不足,来不及吸收,久而久之会造成营养不良。
“既然消毒要做得这么彻底,那用开水冲奶,就能保证杀死细菌了。”这种错误做法,不仅会导致奶粉中蛋白质变性结块,让宝宝不容易消化吸收,还会导致活性成分的流失,破坏部分维生素,让奶粉失去营养。
为了让奶粉充分溶解,许多家长将奶瓶使劲儿地上下摇动,会造成大量奶泡,宝宝喝完这种“富含气泡”的奶,会出现打嗝、吐奶、胀气等情况。
这里所说的“节约”,是指喝不掉的奶反复加热后仍然给孩子饮用。超过存放时间的剩奶容易滋生细菌,温奶的过程也容易造成奶粉中蛋白质变质,活性成分丧失。
用温奶器或热水长期保温,会加速奶粉变质,为细菌的滋生提供更适宜的条件。
频繁给宝宝更换不同品牌或种类的配方奶粉,容易导致肠道菌群紊乱,破坏免疫系统。如需要更换(包括升段位),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转奶方式,待宝宝适应了、便便正常了,再调高新奶粉比例,直到完全换成新奶粉,才说明宝宝完全适应了换奶粉。
必须牢记冲奶粉的“标准流程”
1、冲调奶液前先将双手洗净。
2、将奶瓶、奶嘴及瓶盖彻底洗净,使用前用沸水煮至少5分钟,待用。
3、将饮用水煮沸5分钟,冷却至50℃左右。
4、根据宝宝月龄及哺乳表的推荐量,将正确的水量倒入消毒后的奶瓶中。(例如完达山奶粉的冲调比例为:一平勺专用小勺添加35ml的温开水。)
5、将所需的奶粉加入到奶瓶中。
6、盖紧奶瓶,用腕力顺时针摇晃或者双手手掌夹紧奶瓶来回滚搓直至奶粉完全溶解。(建议奶粉沉淀到水面下再开始摇晃,溶解速度快。)
7、待奶液温度适宜时,再给宝宝喂奶。(可滴在手腕内侧皮肤感觉不烫,温度适宜。)
内容有很多,一定要耐心读完好好学习呐
快,收藏起来~
每天完达山,健康很简答!
杭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更正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