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得了肠炎肠毒球虫盲肠虫传染性腺

鸡得了肠炎、肠毒、球虫怎么办

炎热、多雨的环境给球虫提供了良好的发育环境,而在夏季,肉鸡养殖场常发生以小肠球虫为主的球虫病,由于该病容易反复,给养殖户造成直接损失。

肉鸡从2周龄至出栏都易发生,尤其是地面散养多发,这与接触粪便几率高有关系。病鸡逐渐消瘦,可视黏膜苍白,以血痢、消瘦、贫血和食欲下降为主要特征,有零星死亡,主要呈慢性经过。死亡鸡只剖检可见肠壁增厚,有针点状出血,肠道混有血样凝块。

肉鸡发生小肠球虫病,生长缓慢、部分鸡死亡,机体抵抗能力下降。打破肠道黏膜屏障,球虫卵囊充分吸收机体营养物质,失去肠道平衡;引起免疫抑制,接种疫苗时容易诱发呼吸道及病毒性疾病,加重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新城疫等疾病的发病率。肠道黏膜严重损伤,球虫卵囊在肠道消耗大量氧气,给厌氧菌及一些肠道病毒提供侵入机会,容易诱发肠毒综合征。因此,夏季要格外注意肉鸡小肠球虫病的防控。

饲养管理:注意通风换气,控制鸡舍内湿度,保持垫料干燥;降低饲养密度;严格做好饮水及饲料卫生管理,防止粪便污染;如有条件的,建议改地面平养胃网上饲养。另外,对鸡粪集中发酵处理防止球虫的扩散和蔓延。预防治疗阶段:

1、选用硫酸粘菌素(肠舒)饮水,每克兑水斤,集中2小时内用完,连用3天。2、可搭配磺胺喹恶啉钠(球净)饮水,本品克兑水斤,集中饮用3-4小时,每天一次;晚上葡萄糖通肾,连用3天。

3、同时,在饲料中全程加入中益微酶活菌产品,调理肠道的微酶,促进肠道微生物菌群平衡,可有效降低球虫病和肠炎的发生,降低料肉比,增强鸡的抗病能力。

鸡盲肠虫病综合防治

郑州宏昌牧业有限公司:厂家直销的诚信平台

鸡盲肠虫病

一、疾病概述:

本病又称鸡盲肠虫病,是帅异刺科刺属的异刺线虫所引起的。这种线虫分布颇广,由于它寄生于盲肠,所以又名盲肠虫。

二、流行特点;

虫体小,呈淡黄色,头端略向背面变曲。难虫长1—13米,尾直,末端细尖,交给刺2根,不等长。雌虫长10—15毫米,尾细长。卵呈椭圆形,灰褐色,壳厚,内含单位胚细胞。

成虫寄生于盲肠,产出虫卵随粪便排到体外,在外界适宜的温度、湿度环境中,经7—12日,卵内即形成幼虫,并蜕化成为感染性虫卵,后者随饲料或饮水被鸡吞食而感染。

有时蚯蚓吞食了土壤中的异刺线虫的虫卵和幼虫,幼虫能够长期在蚯蚓体内生存。如鸡吃到这种蚯蚓后,亦可感染异刺线虫。

虫卵在肠内经过1—2小时,卵内的幼虫在小肠上部从卵内逸出。

幼虫移行到盲肠,钻入黏膜内,经过一个时期的发育,重返肠腔,发育为成虫。自吞食感染性虫卵至发育为成虫需24—30天,成虫寿命约一年。

三、临床症状:

虫体寄生时肾操作黏膜引起出血,同时以宿主的本液为营养,使患鸡消化机能障碍,食欲不振,下痢。雏鸡发育停滞,消瘦,严重感染时,病鸡常衰竭死亡。成年鸡则产蛋量降低。

四、解剖症状:

可见盲肠发炎、黏膜肥厚有溃疡,肠内容物有时凝结成条并可见有虫体。

五、鉴别诊断:

可用直接抹征或用饱和盐水浮集法检查粪便中的虫卵,但必须注意与鸡蛔虫卵区别。

六、防治措施:

治疗:

1、硫化二苯胺或驱蛔灵。剂量用用法参照鸡蛔虫病。

2、四氯化硫。每只2—5毫升,由泄殖腔灌入。

3、磷酸左旋咪唑。每公斤体重口服用量30毫克。

警惕丨今年传染性腺胃炎流行,大家注意!

传染性腺胃炎流行,提醒大家注意。

一、流行病学特点:   

1、发病日龄多集中在30-60日龄,个别鸡群在80日龄以上和20日龄以内发病。   

2、该病的发生有比较大的局限性(即发病多集中在一个地理区域)。发病的鸡群大多来源同一个种鸡场或同一品系的鸡种。   

3、不能发生水平传播或水平传播很弱(即不能同居感染)。很多鸡场同一日龄两批不同品种或来源鸡苗,一批发病,一批不发病。即使放在同一笼内也不能互相感染。   

4、该病是一种综合症,也是一种“开关”式疾病,病因复杂(病原+诱因)。该病的病原多是呈垂直传播的或污染马立克氏疫苗或鸡痘疫苗而传播的,在良好饲养管理下(无发病诱因时)不表现临床症状或发病很轻。当有发病诱因时,鸡群则表现出腺胃炎的临床症状;诱因越重越多,腺胃炎的临床症状表现越重,诱因起到了“开关”的作用。   

二、发病主要病因或诱因:   

1、鸡痘尤其是眼型鸡痘(以瞎眼为特征的),是腺胃炎发病很重要的病因。今年8月底至11月底,是鸡痘发病严重季节,腺胃炎发病也非常严重,很多鸡群都是先发生了鸡痘,后又继发腺胃炎,造成很高的死亡率,并且药物治疗无效。   

2、饲料营养不良。饲料粗纤维含量高或营养缺乏如维生素、蛋白等,鸡群易发生腺胃炎   

3、不明原因的眼炎。如传染性支气管炎(IBV)、传染性喉气管炎(ILTV)、各种细菌、维生素A缺乏或通风不良引起的眼炎,都会导致腺胃炎的发病。   

4、一些垂直传播的病原或污染了特殊病原的马立克氏病疫苗,很可能是该病发生的主要病原。如鸡网状内皮增生症(REV)、鸡贫血因子(CAV)等。

  

三、临床症状和解剖变化:   

鸡群多在于30-60日龄发病。鸡群在发病之前,一般都生长良好,一旦发病,病鸡表现打盹,生长不良,整齐度下降(大小参差不齐),逐渐消瘦,有些鸡群还表现出严重贫血。有些鸡群表现咳嗽、甩鼻等呼吸道症状。该病病程比较长,一般为1-2个月。死淘率较高(一般为10-50%),当有严重继发感染时,死淘率更高。恢复后鸡群生长不良,产蛋无高峰。解剖主要病变是腺胃肿胀、乳头水肿或凹陷消失、出血。胸腺、法氏囊萎缩,部分病鸡肾肿大,有尿酸盐。当有细菌病继发感染时,肝脏肿大、有坏死点。   

四、治疗:   

多采用中药双黄连口服液+黄芪多糖+左旋眯唑+抗生素治疗5-7天。









































鍖椾含鏈鏉冨▉娌荤枟鐧界櫆椋庡尰闄?
鐧界櫆椋庤娉ㄦ剰浠涔?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ewq.com/ystl/2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