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旧时的学医过程要跟随老师同住同行,贺普仁做学徒的时候就和牛老一起生活,一边随老师应诊一边学习,跟师出诊时,拔罐起针、安排诊务等,平时生活上也要做很多零散活,如烧水、沏茶、扫地……
贺普仁(-),字师牛,号空水。贺普仁教授是首届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著名针灸学家、第一批传统医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针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创立了“贺氏针灸三通法”,且将武术、气功与针灸熔为一炉,其因独特的快速无痛针刺手法、娴熟的火针技术,而享有“天下第一针”的美誉。
贺普仁教授德艺双馨,一生以“以医治人,以义正己”为座右铭,以精湛医术普济众生,以仁义之心严于律己,以倾囊之德传授于徒,诠释了大医精诚的内涵。
小编语:年8月22日,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走完了他曲折、行善、无悔、辉煌的一生。在向这位受人尊敬的长者致敬之时,我们再来看一看他的学医生涯吧。
针灸大师贺普仁学医生涯
年5月20日,贺普仁出生于河北省涞水县石圭村,父母务农。他8岁开始在家乡读私塾,学习《三字经》《论语》《孟子》等经典书籍,这些启蒙知识为他以后在针灸史上成就一番伟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贺普仁幼年体质欠佳,偏食肉荤,厌食蔬菜,久之得了慢性胃肠病,后求治于著名老中医牛泽华,牛老精湛的医术为其解除了病痛,这段插曲也成为贺普仁投师学医的缘由之一。年幼的贺普仁认为学医能为患者解除病痛,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年,14岁的贺普仁离开家乡,来到北京前门外三眼井49号牛泽华诊所,自此师从于京城针灸名家牛泽华。
当时的医疗机构多为私人诊所,医生也少,出名的医生更为凤毛麟角。牛泽华先生当时很有名,贺普仁慕名而去拜见牛老,牛老当时从相貌、举止上就已接纳了贺普仁,又仔细询问了他的家庭出身、喜好、特长等,并认真地询问了学医的目的,贺普仁当时回答:“行医是一个高尚的职业,可以为他人解除痛苦。”牛老认为面前这个年幼的孩子是学医的好苗子,于是欣然收下为徒。贺普仁如愿以偿,开始了8年的学医生涯。
旧时的学医过程要跟随老师同住同行,贺普仁做学徒的时候就和牛老一起生活,一边随老师应诊一边学习,跟师出诊时,拔罐起针、安排诊务等,平时生活上也要做很多零散活,如烧水、沏茶、扫地等,这些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十分辛苦。
8年的学习生活艰苦而紧张,让贺普仁感受最深的是每日花费大量的业余时间熟读、背诵中医经典内容,其中《针灸大成》是学习针灸基本功的必读书,是学习经络腧穴的基础。此外,贺普仁还研读了《灵枢》《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及《针灸资生经》等。当时背诵、研读经典与实践学习同时进行,这为贺普仁打下了坚实的中医基础,使其后来从事针灸临床时能够认清疾病,针药并施。
因为学习认真,虚心求教,贺普仁受到牛老的格外器重,得到牛老的针灸真传,也传承了老师高尚的医德。牛老对患者认真负责,嘱咐弟子们对患者态度要好,这些教导贺普仁铭记在心,在后来的从医生涯中一贯视患者如亲人。牛老当时诊治的病种很多,因为当时卫生条件差,胃肠炎较常见,泄泻和呕吐的患者很多。牛老以针灸为主,常采用委中或曲泽放血,疗效迅捷,一次就能奏效,立竿见影的效果使贺普仁时时感受到针灸的神奇。
在牛老的诊所里,面瘫、中风、关节疼痛的患者也很常见,牛老喜用6寸芒针,采用透刺的方法治疗关节疼痛,如阳关透曲泉、曲池透少海,效果显著。因为当时人们的营养状况不好,感染又多,瘰疬(淋巴结结核)很常见,牛老采用火针治疗,效果很好。此外,牛老还用水罐法,即罐里放些温开水,再取酒精闪火,拔罐之后可以走罐,从此及彼。水罐法的适应证跟现在的走罐相近。这些奇异的治疗方法使年轻的贺普仁大开眼界,迅捷的疗效使他叹为观止。
牛老使用透穴比较多,他会告诉徒弟什么症状用什么穴位。跟师的几年里,牛老应诊工作很忙,很少有空暇逐个详细讲解患者情况,不过跟师时间久了,贺普仁就渐渐能悟出其中的玄机。他认为很多知识需要自己学习和琢磨,靠自己的悟性,这是学好中医、学好针灸的必备条件。当了几年学徒后,牛老觉得贺普仁具备了练习针灸的条件,贺普仁才开始使用针灸,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常常在自己身上进行针刺练习。
贺普仁做学徒8年,全面继承了牛老的临床经验,为日后在针灸事业上所获得的巨大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牛老那儿学到的多种针灸技术使贺普仁拓宽了治疗思路,在以后的针灸临床中他大胆创新,勇于探索,比如放血疗法及火针,最后被归纳为举世瞩目的“贺氏针灸三通法”,为针灸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摘自《明医馆丛刊》之《贺普仁火针疗法》主编:王桂玲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