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溃疡性结肠炎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炎

病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主要包括5个方面:自身抗体、免疫复合物与细胞免疫异常等免疫功能异常;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与溃疡等感染因素;个别病人有食物过敏史等过敏反应;焦虑、抑郁、悲痛等情绪变化精神因素;环境与遗传因素。病理:炎症主要位于黏膜层,亦可累及黏膜下层,较少深达肌层,病灶呈均匀和连续分布,过程中会出现组织的水肿、充血、出血、坏死、纤维化等变化。

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

  起病多数缓慢,少数急性起病,偶见急性暴发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多表现为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部分患者在发作间歇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诱发发作或加重症状。临床表现与病变范围、病型及病期等有关。   一、消化道症状与体征   1.腹泻   炎症刺激使肠蠕动增加及肠内水、钠吸收障碍产生腹泻。轻者每日3-4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重者每日20—30次。粪质呈糊状及稀水状,混有黏液、脓血。因病变常累及直肠,故多伴有里急后重。   2.腹痛   轻型患者或在病变缓解期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诉有轻度至中度腹痛,系左下腹或下腹的阵痛,亦可涉及全腹。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若并发中毒性结肠扩张或炎症波及腹膜,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   可有腹胀,严重病例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   4.体征   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和鼓肠。若有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应注意中毒性结肠扩张、肠穿孔等并发症。   二、肠外表现   发生率在10%以下,与毒素、肠吸收不良,衰弱及自身免疫功能障碍等有关。   1.皮肤黏膜病变UC者可伴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溃疡等。   2.眼损伤30%~10%出现结膜炎、虹膜炎、眼色素膜炎等。   3.关节炎关节游走性疼痛及强直性脊柱炎。   4.肝胆病变发生率为3%~25%,血清ALT、ALP、胆红素可升高,伴脂肪肝、慢性肝炎、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等。   5.血液系统病变贫血、自体免疫性溶血、血栓栓塞,以肺栓塞多见,血小板增多特别在病变活动期易出现。   6.其他UC患者肾结石发生约为一般人的2倍。儿童UC影响生长和发育。UC者有时出现高凝血状态,而易发生眩晕、脑卒中、末梢神经炎等   三、全身症状   除乏力、消瘦及急性活动期发热外,常伴有皮肤结节性红斑、多形性红斑、口腔黏膜溃疡、关节痛、关节炎、脊椎炎、肝大、小胆管周围炎、眼葡萄炎、结膜炎、角膜炎、杵状指等,偶有心血管病变、缺铁性贫血、肾盂肾炎、胸膜炎、泌尿系结石等。这些肠道外表现有时在肠道症状前出现,诊断较困难。但常发生疾病活动期或与肠道症状同时出现,多发于全结肠受累病变严重者。因有这些肠道外表现,所以有人认为本病是一种影响全身的慢性病,是由于自身免疫机制的重要作用。肠道外表现有时成为一些病例的主要症状,如果有足够的认识,不仅能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而且对治疗和预后也有一定的帮助。

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既可直接观察结肠黏膜的变化,可确定病变的基本特征和范围,又能进行活组织检查,因此,可以大大提高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准确率,对本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此外,在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监测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作用。但病变严重并疑将穿孔、中毒性结肠扩张、腹膜炎或伴有其他急腹症时,应列为结肠镜检查的禁忌证。内镜下黏膜形态改变主要表现为糜烂、溃疡和假息肉形成,表现为:黏膜多发性浅表溃疡,伴充血、水肿,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弥漫性分布;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黏膜血管模糊,质脆易出血;病变反复发作者可见到假息肉,结肠袋消失、肠壁增厚等表现。   (1)在活动期,受累的同一肠段的改变几乎均匀一致。初期主要是黏膜充血、水肿,血管纹理紊乱、模糊,半月襞增厚,肠管常呈痉挛状态;随后黏膜面变粗糙,出现弥漫分布、大小较一致的细颗粒,组织变脆,有自然出血或接触出血,腔内有黏液性分泌物;进一步发展则黏膜出现糜烂,伴有许多散在分布的黄色小斑,乃隐窝脓肿形成后脓性分泌物附于腺管开口所致;而后黏膜面形成许多溃疡,溃疡较小而表浅,针头样、线形或斑片状,形态不规则,排列无规律,围绕肠管纵轴和横轴相互交错,这是溃疡性结肠炎内镜下的重要特征。周围黏膜亦有明显充血糜烂等炎性反应,几乎无正常残存黏膜可见。   (2)在缓解期,内镜的主要表现为黏膜萎缩和炎症性假息肉。因本病的病理改变一般不超过黏膜下层,所以不形成纤维化和瘢痕,可完全恢复正常。病情较轻者,炎症消退后肠黏膜充血、水肿也逐渐消失,溃疡缩小呈细线状或愈合消失,渗出物吸收;慢性持续型或复发缓解型病例,肠黏膜出现萎缩性改变,色泽变得苍白,血管纹理紊乱,黏膜正常光泽丧失,略显干燥,残存黏膜小岛可因上皮和少量纤维组织增生可形成假性息肉,假性息肉多少不定,大小不等,可有蒂或无蒂。黏膜桥是溃疡反复发作向下掘进,而边缘上皮不断增生,在溃疡上相对愈合连接,两端与黏膜面连接而中间悬空的桥状形态而形成的,并非溃疡性结肠炎所特有。   (3)在晚期,严重且反复发作的溃疡性结肠炎者,可出现结肠袋消失,肠管缩短,肠腔狭窄,黏膜面粗糙呈虫咬样,形成X线上所谓铅管样结肠。   暴发性溃疡性结肠炎是引起中毒性巨结肠最常见的原因。内镜检查可见病变累及全结肠,正常形态消失,肠腔扩大,结肠袋和半月襞均消失,黏膜明显充血、糜烂、出血并见溃疡形成,大片黏膜剥脱。因肠壁菲薄,必须指出爆发性溃疡性结肠炎并中毒性巨结肠时应禁忌内镜检查,否则极易引起穿孔或使病变进一步加重。   结肠镜下活体组织学检查呈炎性反应,可根据隐窝结构、固有层内的炎症细胞浸润程度及炎症的分布,来区分急性与慢性病变,以糜烂、溃疡、隐窝脓肿、腺体异常排列、杯状细胞减少及上皮的变化较常见。隐窝形状不规则、扩张或分支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表现,也可有隐窝萎缩,使黏膜面变形。固有层中可见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浆细胞等炎症细胞浸润,也可见帕内特细胞(潘氏细胞)化生。

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

  1.诊断标准:由于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非特异性炎性疾病,临床表现多种多样,难以找到典型的临床特征作出诊断,我国年举行的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上,根据国际诊断标准结合我国具体情况提出了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标准:①排除细菌性痢疾,阿米巴性结肠炎,血吸虫病,肠结核,Crohn病,放射性肠炎等原因明确的结肠炎症;②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并至少有内镜或X线的特征性改变中的1项;③临床症状不典型,但有典型的肠镜或X线表现或经病理活检证实。   2.严重性判断:Truelove和Witts根据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测定结果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轻,中,重3型,此评估有助于临床医生估计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   据Edwards报道一般轻型溃疡性结肠炎占54%,病变仅涉及直肠和乙状结肠;27%的溃疡性结肠炎病人的病变程度为中型;19%的病人表现为重型溃疡性结肠炎,除腹泻,血便,贫血,消瘦等症状外,还因发生急性中毒性巨结肠,国内1组例溃疡性结肠炎报告轻型占21%,中型占52%,重型占27%。   鉴别诊断:   1.克罗恩病。   2.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与精神,心理障碍有关,常有腹痛,腹胀,腹鸣,可出现便秘与腹泻交替,伴有全身神经官能症症状,粪便有黏液但无脓血,显微镜检查偶见少许白细胞,结肠镜等检查无器质性病变。   3.直肠结肠癌:多见于中年以上人群,直肠癌指诊检查时常可触及肿块,粪隐血试验常呈阳性,结肠镜和钡灌肠检查对鉴别诊断有价值,但须和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相鉴别。   4.慢性阿米巴痢疾:病变常累及大肠两端,即直肠,乙状结肠和盲肠,升结肠,溃疡一般较深,边缘潜行,溃疡与溃疡之间黏膜多为正常,粪便检查可找到溶组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通过结肠镜采取溃疡面渗出物或溃疡边缘组织查找阿米巴,阳性率较高;抗阿米巴治疗有效。   5.结肠血吸虫病: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常有肝脾肿大,慢性期直肠可有肉芽肿样增生,可有恶变倾向;粪便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孵化毛蚴呈阳性结果,直肠镜检查在急性期可见黏膜有黄褐色颗粒,活检黏膜压片或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发现血吸虫卵。   6.慢性细菌性痢疾:一般有急性痢疾的病史,多次新鲜粪便培养可分离出痢疾杆菌,抗生素治疗有效。   7.缺血性结肠炎:多见于老年人,由动脉硬化而引起,突然发病,下腹痛伴呕吐,24~48h后出现血性腹泻,发热,白细胞增高,轻者为可逆性过程,经l~2周至1~6个月的时间可治愈;重症者发生肠坏死,穿孔,腹膜炎,钡灌肠X线检查时,可见指压痕征,假性肿瘤,肠壁的锯齿状改变及肠管纺锤状狭窄等,内镜下可见由黏膜下出血造成的暗紫色隆起,黏膜的剥离出血及溃疡等,与正常黏膜的明显分界,病变部位多在结肠脾曲。   8.其他:还须鉴别的疾病有肠结核,假膜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结肠息肉病,结肠憩室等。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

  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概要:   溃疡性结肠炎注意休息对急性期患者非常重要。注意营养补充,宜少量多餐,对症治疗。药物治疗的目的在于控制急性炎症的发作。对于溃疡性结肠直肠炎和左半结肠炎多采用局部灌肠结合口服的方法进行治疗。小儿UC中重度型、病变广泛者,很少有完全缓解,手术可治愈。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法。

护理:   1.连续便血和腹泻时要特别注意预防感染,便后温水坐浴或肛门热敷,改善局部循环。并局部涂擦抗生素软膏。   2.需行药物保留灌肠时,宜在晚睡前执行,先嘱患者爿dat便,取方叙b啦,行低压盐水灌肠。   3.轻者适当休息,指导患者晚间安然入眠,重视午睡;重型患者应卧床休息,以减轻肠蠕动和肠痉挛。   饮食护理:   1.要饮食有规律,一日三餐做到定时定量,不过分饥饿、不暴饮暴食,这样有利于肠道消化平衡,避免因无节制饮食而致肠道功能紊乱。

  2.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少油腻为基本原则,宜食:健脾食品,山药、扁豆、莲心、百合、红枣。少食冷饮,少食易胀气的食物,如西瓜、哈密瓜、韭菜、洋葱、大蒜、油炸食品、咖啡、碳酸饮料等。   3.少吃高脂食物,以免因为其难消化加重肠胃负担,例如少吃高脂的快餐。   4.避免过量饮酒。   5.每天不要摄入过多纤维食物,可以选择全麦食品,以及柑橘、菠菜、胡萝卜等。   6.避开过敏食物,如果发现自己每次吃过某种食物就有类似反应,就要小心是不是对此过敏,可以选择其他食物代替。   本病是以柔软、易消化、富于营养、有足够热量为原则,以少量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在急性发作期与爆发型病例,饮食应限于无渣半流质,避免冷饮、水果、多纤维素的蔬菜及其他刺激食物,即使牛乳和乳制品。

溃疡性结肠炎的预防

  减少过敏食物及损伤肠道药物的摄入,减少精神负担和精神创伤,避免感染疾病发生,保持较长的维持治疗,可减少复发。

应氏中医采用获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应氏奇穴埋线疗法”,以线代针,埋入皮下穴位,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内服中成药,理气止痛,补脾益气;内外结合,双管齐下,使胃肠的黏膜细胞活化,逆转,修复胃肠黏膜,调整胃肠功能。

全国连锁应氏中医创立于年,多次荣获国内外大奖,发表论文十多篇,深受广大患者的信任和好评。

应氏中医第四代传人应达时博士定期在各地亲诊。

近期亲诊日期:营口年4月13日

长春年4月17日

长春应氏中医-

牡丹江应氏中医-

营口应氏中医-

浙江嵊州应氏中医-

锦州北镇应氏中医-









































北京治疗白癜风疗效最好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ewq.com/jtzz/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