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伪膜性结肠炎?
伪膜性肠炎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多系在应用抗生素后导致正常肠道菌群失调,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大量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因与抗生素的应用关系密切亦有“抗生素相关性肠炎”之称,该病多发生于老年人、重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及外科大手术后的患者,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可仅为轻度腹泻,也可出现高热、严重腹泻、水电解质紊乱、中毒性巨结肠,甚至危及生命。该病病情重,治疗不及时病死率高。由于广谱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应用,该病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发病原因是什么?
本病可发生于手术后,或因病情需要而接受抗生素治疗,机体的内环境发生变化,肠道菌群失调,使难辨梭状芽胞杆菌得以迅速繁殖并产生毒素而致病。
伪膜性肠炎有哪些临床表现?
腹泻是最主要的症状,腹泻程度和次数不一。轻者大便2~3次/日,停抗生素后自愈;重者有大量水样泻,30次/日,部分患者可排出斑块状伪膜。常伴有腹痛,多在下腹部,呈钝痛、胀痛或痉挛性疼痛,也可伴有腹胀、恶心、呕吐、发热等,重症及暴发型者可出现水电解质紊乱、低蛋白血症、中毒性及低血容量性休克。
如何治疗伪膜性肠炎?
1.立即停用原有抗生素
对疑诊患者也要及时试停抗生素。对原发病必须使用者,可选用针对性强的窄谱抗生素。避免使用解痉剂和止泻药,防止毒素滞留于肠内。
2.对重症患者
应加强支持疗法,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补充血容量,补充血浆、白蛋白,以增强患者的抵抗力,使患者渡过危险期,为病因治疗赢得时间。
3.恢复正常菌群
可选用含酪酸梭菌、双歧杆菌、凝结芽孢杆菌等药物口服,来恢复患者肠道的正常菌群。
如何预防伪膜性肠炎?
首先应注意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滥用抗生素,减少伪膜性肠炎的发病率,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要有明确的目的,在取得预期的疗效之后应及时停药。对老年体弱手术者,尤其是进行腹腔和盆腔大手术后,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的癌症病人,应尽量避免使用易于诱发的抗生素。对必须使用抗生素的患者要加强警惕,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减少发生严重的伪膜性肠炎。
肠道病是万病之源,肠道菌群失调是罪魁祸首,一生健康,从“肠”计议!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