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饮食习惯可能会导致急性肠胃炎?
内容简介夏秋之季是急性肠胃炎的高发期,急性肠胃炎是由于食入含有病原菌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如饮食过饱、摄入有刺激性、不易消化的食物而引起的消化道粘膜的急性炎症性改变。夏秋季节,不少人习惯于在冰箱中长期储存大量食物,殊不知食物在冰箱中保存时间过久,各类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就会在湿冷的环境中滋生;加上取出食物未经高温杀菌即食,细菌就会入侵消化道从而引发急性肠胃炎。若冰箱中再有生熟食物混放,细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更会大大增加。再则,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例如食进未经彻底煮熟的食物,或没有洗干净的生吃食物,如凉拌菜、水果沙拉、火锅等,以及一些特殊的海产品,如虾,蟹,蚝,都容易引起急性肠胃炎。另一方面交替食用“极热”和“极寒”的食物,比如炸鸡和冰啤酒同食,会刺激损伤消化道粘膜而引起急性肠胃炎。
防护与应急处理方法如何预防急性肠胃炎?有规律地定时定量进食,切不可饥一顿饱一顿,暴饮暴食。且吃要有顺序,比如先吃热的后吃冷的,切忌冷,热,生,熟交替食用。其次,要注意饮食卫生。尽量食用新鲜的食品,尽可能不要在冰箱中长时间存放食物,冷冻冷藏食品食用之前必须加热。如何治疗急性肠胃炎?治疗需根据病症轻重而定。临床上,大多数患者年纪较轻,病症表现为每日3~5次甚至数十次不等的腹泻,大便多呈水样,深黄色或带绿色,恶臭,可伴有腹部绞痛、发热,全身酸痛等症状。
对此类急性期病情较重者,建议平躺休息,立刻禁食,以静脉输液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病情较轻的患者,可饮糖盐水,纠正水盐代谢紊乱以及维持正常的血糖浓度。若是持续呕吐或频繁腹泻导致的明显脱水,必要时可用一些胃保护剂及输液,但不建议大量使用止泻药,以免细菌留置肠道内而引起更严重的症状。病情缓解后的恢复期,一般先进食比较清淡的流质食品,如水、菜汤,新鲜果汁,如果病情逐渐好转,可及时过渡到半流食,如米汤,粥,逐渐增加一些蛋白质食物;等胃肠道功能恢复后,再开始正常饮食,并注意休息。对于老年人的急性肠胃炎,要注意及时进行静脉输液,并结合患者其他合并病症用药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老年患者而言,早期的胃肠道感染若未得到及时控制,会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急性胃炎发作不能及时就医,该怎么处理?首先,需要禁食,停止一切对胃有刺激的饮食和药物(酌情短期禁食1~2餐),使胃肠道彻底休息,待肠胃中的食物吐完或是排尽,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比如可饮用一些运动机能饮料),然后给予易消化的清淡的少渣的流质饮食,利于胃的休息和损伤的愈合。另外,由于呕吐腹泻失水过多,建议患者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多补充电解质饮料,补充丢失的水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