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7月8日为世界过敏性疾病日,旨在提高人们对过敏性疾病(变态反应疾病)的知晓度,通过对过敏性疾病的认识,共同来预防过敏性反应。
目前,过敏已经成为全球婴幼儿的公共健康问题,婴幼儿及儿童发病率较成人高。
其中,在出生后的第一年中,约6%的婴幼儿对牛奶蛋白过敏;2%~3%出现临床症状;发病高峰在1岁以前。
面对这一疾病,新手爸妈该如何去识别呢?今天,小编就与各位准爸妈一起来学习。
食物过敏分为两大类型
按摄取食物后出现临床反应的时间,可以将食物过敏分为两大类型:
速发型反应
速发型反应发生在摄取食物后数分钟内,典型的速发型反应包括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口腔刺痛、搔痒、呕吐和腹泻、气喘、咳嗽、无力等。
迟发型反应
迟发型反应发生在摄取食物后几小时到几天内。
迟发型反应要包括胃肠道和皮肤反应,食物过敏反应可能很轻微,也可能很严重。
大多数食物过敏反应都发生在出生后两岁以内
食物过敏是指人体对一种或数种食物蛋白不能产生或者保持免疫耐受。
在儿童中最常见食物过敏原有牛奶、鸡蛋、花生、大豆、坚果、鱼、贝类食物和小麦。
牛奶是出生后第一年内最常见的过敏原。
鸡蛋是一种2岁以下儿童常见的食物过敏原,鸡蛋白比蛋黄更容易致敏。
宝宝长大后对某些食物过敏的现象可能会消失
大约85%的曾对奶、蛋、大豆和小麦等食物过敏的宝宝到上学的年龄时,这些食物过敏症状就会消失。
而对花生、坚果、鱼和甲壳类水产等食物过敏的现象,则更有可能伴孩子一生。
喝奶宝宝预防过敏三要点
1、母乳喂养儿如有过敏,新妈妈应回避相关食物。
对于牛奶、鸡蛋或花生过敏的宝宝,所有包含这些抗原的食物都有回避。
2、过敏高风险婴儿出生一年内最好母乳喂养,母乳不足时,可用适度水解蛋白配方奶代替;生后6个不能用固型食物;1岁之内不使用乳制品;2岁之内不食用蛋类;3岁之内不食用花生、坚果类和鱼类。
3、明确的牛奶蛋白过敏婴儿要选择无过敏原配方奶喂养(如氨基酸组成的配方奶或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喂养);辅食添加要遵循过敏原回避的原则。
?温馨提示:食物过敏有时候症状会反应在消化道
口过敏综合征
宝宝感觉可从轻微嘴部麻木到喉部紧缩感,水果引起的口过敏综合征较多见,可以给水果削皮或煮熟。
食物过敏性胃炎或肠炎
进食后出现胃部不适、胀气、反酸、腹痛、腹泻等表现。
进食障碍
对于讨厌的固体食物宝宝可能会呕吐,紧闭嘴巴不愿进食,拒绝牛奶或者只是在熟睡时才进食牛奶,不愿尝试新食物。
结肠或直肠炎
早发便秘、排便困难、肛周皮疹、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