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血清。类别:生化。
[参考值]IgG8.0~16.0g/LlgA0.7~3.3g/LIgM0.5~2.2g/L
补体C30.8-1.6g/L
补体C40.2-0.4g/L
[临床意义]免疫球蛋白是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主要存在于生物体血液、组织液和外分泌液中,是检查机体体液免疫功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人类的免疫球蛋白分为五类,即lgG、lgA、lgM、IgD和lgE,其中IgD和IgE含量很低,故我们常规所测定的Ig主要为lgG、lgA、IgM三项。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异常,主要可分为三类:1几种不同的Ig水平增加:主要见于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淋巴瘤等。自身免疫病中,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以lgG、lgA、IgM升高多见,类风湿性关节炎以IgG、IgM升高多见。2单一的Ig水平增加:又称为“M”蛋白病,主要见于:(1)多发性骨髓瘤(MM),表现为仅有某一种Ig异常增高,而其他种明显降低或维持正常。其中以IgG;型MM最常见,血清中lgG含
量可高达70g/L,IgA型次之,IgD型较少见,IgE型最为罕见。(2)巨球蛋白血症,是产生IgM的浆细胞恶性增生,血清中IgM可高达20g/L以上。(3)一种或多种Ig水平减少:分为原发性或继发性的,前者属于遗传性,如瑞士丙种球蛋白缺乏症,选择性IgA、IgM缺乏症等。继发性缺损见于网状淋巴系统的恶性疾病、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肾病综合征、大面积烧伤烫伤患者、长期大剂量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放射线照射所致。
1、免疫球蛋白IgA
增高: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真菌感染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类风湿性关节炎),囊性纤维化,家族性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乳腺癌,IgA肾病,IgA骨髓瘤等。
降低: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免疫缺陷病,选择性IgA缺乏症,无γ-球蛋白血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烧伤等。抗IgA抗体现象,免疫抑制剂治疗,妊娠后期等。
2、免疫球蛋白IgG
增高:慢性肝病,亚急性或慢性感染,结缔组织疾病,IgG骨髓瘤,无症状性单克隆IgG病等。
降低: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选择性IgG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肾病综合症,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3、免疫球蛋白IgM
增高:胎儿宫内感染,新生儿TORCH症群,慢性或亚急性感染,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支原体肺炎,肝病,结缔组织疾病,巨球蛋白血症,无症状性单克隆IgM病等。
降低:遗传性或获得性抗体缺乏症,混合性免疫缺陷综合症,选择性IgM缺乏症,蛋白丢失性肠病,烧伤,抗Ig抗体综合症(混合性冷球蛋白血症),免疫抑制剂治疗等。
4、补体
血液补体含量与活度在许多病理情况下都会发生变化。所以,临床上应动态观察补体水平的变化。补体含量下降并不一定代表免疫功能障碍或免疫缺陷,因为在缺血、凝固性坏死和中毒性坏死时,组织能释放较多的蛋白分解酶,导致补体溶血活度和补体组分的下降。
血补体浓度升高:见于各种炎症性疾病及阻塞性黄疸,急性心肌梗塞,溃疡性结肠炎,糖尿病,急性痛风,急性和急性甲状腺炎,急性风湿热,皮肌炎,多发性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等。
血补体水平下降:主要见于先天性C1酯酶抑制物缺乏,先天性C2缺乏,C3缺乏,C1q缺乏,外源性支气管哮喘(C4减少所致),血清病样反应,SLE(补体总活度和C3下降),链球菌感染后肾炎,慢性膜增殖性肾炎,冷凝集素溶血性贫血,恶性疟疾和急性病毒性肝炎等。
5、C-反应蛋白(CRP)
CRP是一种急性疾病的反应性蛋白,在炎症或组织破坏时,血中浓度升高。见于细菌性炎症(显著升高),风湿热,急性心肌梗塞,烧伤,肾移植排斥反应等。
看到这里有木有感觉到,
真是太方便啦!
这么好的消息,
小伙伴们赶快转发吧!
北京中科医院是假的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