惨烈一场车祸致三死两伤只因为司机

57岁的年龄,有一个比自己年轻20岁的妻子,一个3岁的活泼可爱儿子,对于江门吴先生来说,本来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但是这一切就在年12月9号凌晨破灭了。当晚,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带走了三个年轻的生命。

新闻详情

12月8号深夜,吴先生的妻子和3岁的儿子,以及两名小舅和小姨一共5人,一起驾车回广西老家,为岳父庆祝生日。然而当车辆行驶至广昆高速肇庆路段时......

当时我小舅就跟着前面的车转向,前车停了。后面的车完全没有刹车,撞了上来,后排三名乘客,我老婆儿子和小舅当场死亡。前排两位乘客也往前撞,以致重伤。

死者家属吴先生

由交警出具的事故认定书见到,事发时,肇事者韦某是佛山南海某车队运输司机,当时他驾驶着一辆超载运煤的重型半挂车前往广西,直至发生交通事故时,韦某在长达79小时的运输工作期间,仅仅在车上间歇性休息了6次。交警判定,肇事司机韦某要承担此次事故的全部责任。

网络图片,图文无关

据悉,肇事司机韦某已经被当场拘留,吴先生只能向韦某的供职单位--佛山某运输车队索赔,不过该车队的法人代表刘某却一直不愿意出面谈此事。

责任书出来了,但我不知道应该怎么索赔,对方只给了6万元的医药费,但这费用都不够垫付小姨(伤者)的医药费,火葬费只给了10万5千元(共三名死者)。

我了解对方是买了万的保险,我问律师,这单事故起码要多万。他说愿意赔偿,但是只能按照他的保险买多少就赔偿多少,但涉及了三死两伤,怎么够赔偿?

死者家属吴先生

律师周莹

本案死者家属因事故造成的损失,包括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丧葬费、被抚养人生活费等各项费用,应首先由交强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承担赔偿责任;超出交强险范围,应由上显现公司在第三者责任险范围内承担全部赔偿责任;仍超出第三者责任险限额的,则由肇事方所在的用人单位作为雇主承担赔偿责任。

本次车祸又是疲劳驾驶惹的祸!

看到以下这些,

江门各位司机还敢疲劳驾驶吗?

如何防止疲劳驾驶

1开车时间不宜过长

根据驾驶员的年龄、健康状况及生物节律,一般日开车时间应在六至八小时,不可连续几日地超限驾车。深夜行车不要连续超过两次,第三天夜间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长途行车,若驾驶时间超过10小时,则应派两名驾驶员轮换开车。对于女驾驶员及45岁以上的驾驶员,驾驶时间还应严格限制。因为这些时期女驾驶员在体力上、生理上、心理上都产生许多变化,容易疲劳,并且工作能力普遍下降。

2掌握持续开车的时间节奏

驾驶员长途行车,一般应在行车两小时左右停下车来,到车外活动十几分钟,呼吸新鲜空气,变换一下体位姿势,活动一下关节,使肌肉、神经、感官等都得到短暂的休息、松驰。

3避免危险时段开车

长途开车时有3个“危险时段”最容易造成意外发生。中午(11点-13点)是人最容易犯困的时候。傍晚(17点-19点)也是危险时段,根据统计这一时段所发生的交通事故约占总事故的四分之一。另外深夜(凌晨1点-3点)也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司机在长途行驶时要特别小心,最好避开这三个时段。

4身体不适不宜开车人在患病时体力下降,精力差,易疲劳。即使看起来是小病,像头痛、感冒、肠炎等,身体各方面也会有许多变化,可不同程度地影响驾驶技能的正常发挥。一般情况下,在驾驶员患病及体力较差时,应停止驾驶,特别是在长途运输及任务较紧、较重时,更应避免带病驾车。

开车犯困了怎么办

1无糖香口胶

让嘴巴动起来,可以赶走一些睡意,让精神更加集中喔!注意避免嚼食含糖口香糖,因为摄取糖分后,血糖会迅速升高然后落下,更容易引起瞌睡症头,所以记得要选择无糖又清凉的口香糖。

2湿毛巾

准备一条湿毛巾或湿纸巾,觉得有点累的时候,擦擦脸跟脖子缓解疲劳。湿纸巾的话,最好选具有薄荷清凉效果的,不要选薰衣草或带安眠功效的。

3外循环空调如果长时间使用车内循环,空气流通不畅,脑袋也有可能产生近似缺氧的错觉,这时会感到昏昏欲睡。若能将空调设定成车外循环或送风,将新鲜空气带进车内,发挥提神醒脑的效果。4听音乐播放一些不同种类的歌曲来醒脑!5打开车窗如果在空气清新的郊外,不妨关闭空调,打开车窗与天窗让新鲜空气直接进入你的肺,清醒头脑,提升驾车专注力。6小睡片刻如果以上5招都已无法见效,那么还是建议把车辆停放在安全地带(服务站、停车区),打开车窗小睡片刻补充体力,让大脑快速充电之后再上路,这才是安全之道喔!

来源:江门台、重庆交巡警

江门广播电视台综合整理

这些文章大家都在看

?心痛!江门学生在冬至遭遇车祸,当场身亡!

?小心!宝宝眼睛里竟爬出白色活虫...很多人家里都有...

?江门有车的一定要看!女司机开车,10秒钟没了20万元...

?女子夜驾,竟发现车底有一只血手....关于夜间行车,你要懂这些!

觉得







































白癜风是什么症状
白癜风早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kewq.com/jbpj/7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