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是我们社会中最弱小,最需要保护的群体,他们太小,他们不会说话,他们无法选择要或不要,当面对伤害时他不能逃走,只能接受。母亲们、姐妹们,你孩子的健康谁保护?当孩子生病时面对他无助的哭泣,你是否也曾六神无主,谁能帮你?一次次往返奔波,帮到孩子了吗?为什么我的孩子那么容易生病?真是人小抵抗力差吗?他吃的营养很好啊!每次一发烧我都及时退烧了啊!那个邻家孩子父母没怎么管,怎么很少生病?你是否有过这样的困惑?其实你和孩子一样无辜,这在“说发热”里我们已谈过。
下面我把引起孩子发烧的几个常见病、多发病的症状、方剂、应用做个介绍,希望对母亲和孩子有个帮助,不要让孩子因我们的无知受到伤害或者甚至于被我们自己无知的伤害,千万记住:发烧是生病的现象,要治病而不是退烧,退烧治不了病,退烧制造了病。
一、普通感冒:
症状:头痛,流鼻涕,打喷嚏,咳嗽,发烧同时怕冷,身上时时有汗。
以上症状不必全有,必须有的是发烧的同时怕冷;身上时时有汗,无咽痛,婴儿的怕冷看体征:倦曲着身体卧床,而非四肢张开。体温高时还可伴有颤抖,如出汗体征不明显,可触摸体表,皮肤光滑为无汗,粘涩为有汗,让他先喝杯热水后更易观察。
方剂:桂枝汤
桂枝30克,白芍30克,甘草13克,生姜15克(切),大枣12枚。
服药后喝热粥一碗
以上药量为成人量,孩子用量看附表酌减
禁忌和注意:
1、发烧的同时一定有怕冷
2、咽痛禁用
3、无汗禁用
这个方剂的目的是帮助身体以出汗的方式排除致病物,吃热粥是辅助出汗的,保持持续的小汗不出大汗为佳,服药后最好能卧床。
二、病毒性感冒
症状:头痛、身痛、骨节痛疼、发热的同时怕冷,怕冷发烧的程度比普遍感冒高,因高热常伴有急促的喘,怕冷身体颤抖,也可有流涕、喷嚏、咳嗽,身上无汗。
方剂:麻黄汤
麻黄10克,桂枝30克,杏仁20克(研),甘草13克。
以上药量为成人量,孩子用量看附表酌减
禁忌和注意:
1、发烧的同时一定伴有怕冷2、咽痛者禁用3、一定是无汗
这个方剂同桂枝汤一样以出汗排毒为目的,不同之处在于病毒性感冒因其无汗,发热、怕冷、身疼、喘都较普通感冒强烈,也是以出小汗为佳,过多出汗亡失体液。
三、肺炎
症状:发烧不高、有汗、喘、口渴
肺炎多是感冒的失治、误治引起,因向体表以出汗方式排除异物的机会已失去,表现为向内的肺部症状,咳喘、有痰
方剂:麻杏石甘汤
麻黄12克,杏仁20克(研),石膏60克,甘草13克,银花30克,连翘30克。
石膏在药汤煮成后下
以上药量为成人量,小孩用量看附表酌减
禁忌和注意:
1、发烧一定不怕冷2、一定要有口渴3、一定要身上有汗
这个方剂的排异途径是从小便向下排,肺里有热而喘,出汗为帮助肺散热,因有汗,所以体温不高,也因此而口渴。
四、肺感染
症状:高烧不退,痰多,咳喘有汗,大便干或秘
方剂:栝娄汤
栝娄50克,杏仁20克(研),桔梗30克,茯苓40克,甘草13,知母30,泽泻30。
以上药量为成人量,小孩用量看附表酌减
禁忌和注意:
1、肺感染多为感冒失治误治到肺炎,再进一步失治误治发展而来的危症,如继续用抗生素、激素退烧将导致严重后果,肺心病,亚健康,或致死亡。
2、肺感染常伴有胸痛
这个病症比肺炎严重,病位同样在肺,排异通路从大便、小便。
另:对于感冒失治误治遗留下的长期咳嗽,不发烧的慢性病,此方加入柴胡30克,生姜20克,半夏25克,栝娄减为30克。
五、急性胃炎
症状:发烧,上腹部胀大,按之软,用手弹有气体声,不怕冷反怕热,口渴
这个病小儿多发,常伴有高烧(高烧时手足是凉的),是宿食不消化积在胃和结肠中,可由小儿不欲食及大便干,不大便加以辨别,小儿怕热的体象从卧床上看为杨手掷足成大字,积食日久发酵胃肠中有气体鼓胀,体内温度高要通过出汗调节体温,意识配合表现为怕热爱凉,以利散热。
方剂:泻心汤
大黄10克,黄连20克,黄苓30克。
三味药研碎,用开水冲泡半小时即可
以上药量为成人量,小孩见附表酌减
禁忌和注意:
1、此症从腹型、饮食、排便情况极易辨别,有内热、小便也赤短。2、因发热汗出有渴,一定不怕冷。3、服药期间应减少饮食、吃易消化之流食,减轻胃肠压力。
这个方剂的用意是帮助身体通大便,大便一通烧就退了,第一次服药后4—5个小时没大便可再服一次,大便通了也需再服一次,保证宿食排尽,宿食排出开始为硬屎,后为稀便或成粘状物。
还可以辅助以:用手轻揉小孩腹部,助其运动;或外用开塞露,总之以通便为目的。
六、急性肠炎
症状:俗称拉肚子,下利一天几次致十余次,腹痛,有时发烧,烧不太高。
方剂:芩连汤
黄芩30克,黄连30克。
发烧怕冷加葛根45克;腹痛加白芍30克、甘草13克;呕吐加生姜15克,半夏20克。
以上药量为成人量,小孩见附表酌减
只此二味药可如泻心汤一样冲服,如加入其它药后应一起煎煮,小孩腹痛看其曲身弯腰
禁忌和注意:
1、因体内代谢强烈而有热,口渴2、少食及清淡饮食3、症重可4-5小时服一次。
方意也如泻心汤,一个是胃中有宿食排不出,不大便;另一个是肠中有异物排不出而下利不止。
七、痢疾:
症状:高烧,有时怕冷,下利,有时利中带脓,身疼、渴
这是病毒导致的下利,身体有中毒体症(发热、怕冷、身疼),症状较之肠炎要重。
方剂:白头翁汤
白头翁40克,秦皮30克,黄芩30克,黄莲30克(捣碎),茯苓40克,泽泻30克,白芍30克,甘草15克,柴胡30克。
药量为成人量,小孩依附表酌减
禁忌和注意:同于肠炎
痢疾和肠炎的病位都在肠,病性都是要排除异物,一个是病菌引起,一个是病毒引起。
八、咽炎、扁桃体炎、腮腺炎
症状:发烧、怕冷不明显,有明显的充血、红肿、痛疼及出血点
方剂:银翘透表汤
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30克,牡丹皮30克,桔梗20克,怀牛夕30克,知母15克,紫草15克,桃仁20克(研),大青叶30克。
怕冷加葛根45克;喉痒痛加山豆根15克。
以上药量为成人量,小孩见附表酌减
这个病的病位在血液里,要通过微循环从动脉和静脉衔接的末端排出。
禁忌和注意:
1、忌发汗,丧失体液使血液浓缩不利于从血中排异2、此方剂中桔梗,山豆根味苦,有轻微的催吐作用3、由于失治、误治导致的慢性炎症,只要以后在发病过程中治疗得当,可渐愈。
这是一个重要的排异方法,叫透表法,很多烈性传染病,如脑炎、麻疹都适用,方意为从血中排出异物。
以上八个病都为常见症、多发病,大人、小孩一样适用,只是大人多有宿疾、辩证要复杂一些,这里所列的方剂均是我们的先师从观察自然体悟生命中得到的,经反复验证,安全、稳定、有效的救人愈病经方,无一不是顺应生命之排异势能导邪外出。正确使用均能热退、身安、神清,没有后遗症。
感佩祖先给我们留下如此良方,使用者如有效验,欢迎传播,扬我祖宗厚德,惠我代代子孙。
附:
煎药方法(特殊注明的除外)
冷水泡药30分钟
大火煮沸后,小火者30分钟,倒出药汁
余下药渣中加入开水煮20分钟,倒出药汁
合并两次药汁为一剂药煎出的总量
用量:成人一天一剂早晚两次分服
11岁——15岁成人量1/25岁——10岁成人量1/32岁——4岁成人量1/42岁——1岁成人量1/51岁以内成人量1/6
服药后忌食酸、冷、油腻及海鲜食品,以清淡少盐饮食为宜,多休息。
退烧治不了病,退烧制造了病。
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