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吴佳
校译蔡建庭
浙江大医院消化内科
目的: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deathligand-1,PD-L1)通过与PD-1受体相互作用负调控免疫应答。在本研究中,采用硫酸葡聚糖(dextransulfate,DSS)和T细胞转移诱导的两种小鼠炎症性肠炎模型观察PD-L1-Fc治疗肠道炎症的作用。
方法:评估DSS处理的野生型和Rag-1基因敲除小鼠模型中腺病毒表达的Fc融合PD-L1(Ad/PD-L1-Fc)和重组PD-L1-Fc蛋白的抗结肠炎作用。检测PD-L1-Fc施用后DSS处理的小鼠结肠树突状细胞中T辅助细胞分化、固有
免疫细胞比率以及细胞因子的产生。评估CD4CD45RBhighT细胞重组的Rag-1基因敲除小鼠中PD-L1-Fc蛋白对结肠炎的治疗效果。
结果:在DSS喂养的小鼠结肠中施用Ad/PD-L1-Fc可明显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并伴有白细胞介素-17A产生的CD4T细胞比率减少和干扰素γ产生的CD4T细胞比率增加。在DSS处理的Rag-1基因敲除小鼠中也观察到PDL1-Fc治疗的抗结肠炎作用,表明淋巴细胞的独立性。PD-L1-Fc调控结肠树突状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其效果依赖于PD-1的表达。此外,PD-L1-Fc蛋白能显著降低CD4CD45RBhighT细胞重组的Rag-1基因敲除小鼠中结肠炎的严重程度。
本研究的意义
关于这个问题什么是已知的?
▲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参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
▲黏膜树突状细胞激活是炎症性肠病的一个特征性表现。
▲PD-1通过影响树突状细胞功能抑制细菌感染所产生固有免疫。
什么是新发现?
▲PD-L1-Fc对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的影响伴随着致病性Th17应答减少。
▲PD-L1-Fc调节病变结肠中PD-1表达的树突状细胞产生细胞因子。
▲PD-L1-Fc对结肠炎的治疗效果在DSS诱导的急性和CD4CD45RBhighT细胞诱导的慢性结肠炎模型中均可观察到。
如何影响临床实践?
▲PD-L1-Fc的使用可能为炎症性肠病治疗提供一种新策略。
结论:基于PD-L1-Fc对DSS诱导和T细胞诱导的结肠炎保护作用,结果表明PD-1介导的抑制性信号在限制肠道炎症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提示PD-L1-Fc可能为炎症性肠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译自:
ProtectiveeffectsofFc-fusedPD-L1ontwodifferentanimal
modelsofcolitis
赞赏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