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初秋,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宣布因健康问题辞去日本首相一职,辞职理由是因其“溃疡性大肠炎”正在恶化。
这位日本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日本首相,是出了名的“爱上厕所”,他从17岁中学时代就患上了一种被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疾病,有时候一天会上20次厕所,腹痛、大便带血如水状,至今安倍已被这种病折磨了50年。
这种被各路现代医学专家认为“难治”“可怕”的脓血性频繁腹泻疾病,是一千七百多年前的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里记载的“肠痈”,用仲景法也许“可治”。
尽管,从情感上我不太喜欢安培,但医者仁心,我希望世人不再被病痛折磨。我期望尽我所能,影响更多人相信中医,学习中医经典,学习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病也许“可治”也。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曰:“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方
赤石脂一斤(一半全用,一半筛末)、干姜一两、米一斤
上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服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赤石脂为一种红色的高岭石粉,因此,桃花汤煮起来是鲜红色的,谓桃花汤也。
下利在中医这里分热利、寒利,轻的一般性热用葛根黄芩黄连汤、黄芩汤等方剂就可以治好。桃花汤是里寒下利,西医认为是受到感染导致的。少阴证本来是阴寒证,这时候如果因为抵抗力低得到肠炎,感染病毒就会变成肠出血甚至肠穿孔出血。
桃花汤和黄连阿胶汤刚好相反,黄连阿胶汤是热往上冲,所以心中烦不得卧,造成病人睡不着。如果热往下走就是桃花汤证,造成病人下利带血。
第条还曰:“少阴病,二三日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下利不止,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这是发炎得太严重了,到后来肚子都痛了,外证是肚子痛了,里面可能是肠子破了,下利不止,小便就会少,因为水都往大肠走了,桃花汤主之。到最后,如果桃花汤也解决不了的时候,可以通过利小便治疗……
《伤寒论》第条就具体论述到利小便实大便的治疗思路。曰:“伤寒,服汤药,下利不止,心下痞硬。服泻心汤已,复以他药下之,利不止。医以理中与之,利益甚。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主之。复不止者,当利其小便。”
赤石脂禹余粮汤方
赤石脂一斤(碎)、禹余粮一斤(碎)
以上二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三服。
受了伤寒,如果服了汤药,造成胃里面胀胀的痞硬,下利不停,服泻心汤好了以后,医生又用泻下药攻之,结果又下利不止,医生继续用“理中丸”之类的药,就是用人参、干姜、甘草、白术,但还是下利不止,因为理中丸是治疗心下中焦的,此下利在下焦,在肠,应该用赤石脂禹余粮汤这样的药涩之。但收涩药用了还是下利不止,应该考虑利小便的方法了……
成无己《圣济经》曰∶“滑则气脱,欲其收也。如开肠洞泄、便溺遗失,涩剂所以收之。此利由下焦不约,与赤石脂禹余粮汤以涩洞泄。下焦主厘清浊,下利者,水谷不分也。若服涩剂,而利不止,当利小便,以分其气。
临床中还可以配合外治针刺法治疗,《伤寒论》第条曰:“少阴病,下利,便脓血者,可刺。”
”
针剌“关元”“大肠俞”“腰俞”“中极”“水道”等穴,特别是“关元”,补肾培元、温阳固脱,是泻下不错的穴道。为什么不用灸?因为里面已经肠炎了,再热灸会增热,造成病毒蠕动的更快,散播的更快。
利止后,再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部分证型并可参考《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十八》,曰:
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师曰:诸痈肿,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腹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六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
右三味,杵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
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大黄牡丹汤方
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
……
---全文完---
读一本好书,如品一杯茶,余香长久!《遇见中医》经方与师徒传承故事,
散文式养生科普作品!
国医大师孙光荣教授为《遇见中医》题词,
经方大师冯世纶教授、黄仕沛教授倾情作序推荐。
内容简介
《遇见中医》的书名起得甚为切当,其内容亦恰如其分,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之理相契。书中字里行间论及很多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内容,本非中医学科班出身的作者对张仲景有不少深入的理解,这或许值得中医爱好者深思。
学习中医应以经典为根本,以《伤寒论》、《金匮要略》等著作为基础,尤应追慕与深研仲景之心志及精髓。《伤寒论》渊源于《汤液经法》及《胎胪药录》,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其文简而义丰,旨趣深奥,药少力宏,实为不可多得之“活人书”。
《遇见中医》是一般民众百姓也能阅读和理解的中医科普作品,具备较强的可读性,又以散文形式写就,含藏着一定的文学底蕴。作者初学中医时的迷惘,亲人罹患疾病时的痛惜,得遇师长引导后的豁然开朗,在看似寻常的生活中拾捡起点滴灵光,都于书中款款而叙。
《遇见中医》既可以给广大中医药爱好者提供了一些学习中医的门径和思路,又为大众读者提供了很多实用、中肯的养生建议。特别是在该书出版审稿过程中正值新冠肺炎突然暴发,作者有感而发,临时增加了两篇文章,让人共鸣。
以上内容摘自《遇见中医》冯世伦教授序。
---热文推荐---
识仲景、用经方,熟读《伤寒论》条原文无处方不可购买中药的规定是否会导致中医文化走向没落和消亡?伤寒论的芍药,是赤芍还是白芍?它们有什么区别?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夜也要在园中种满莲花!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