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季三伏日,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候,根据中医“天人相应”的观念,此时人体的阳气也最旺盛,经络气血流注也最旺盛。此时采用一些生姜、白芥子等辛温的药物,贴在疾病相应的穴位上,两阳相合,以达到驱除寒邪、补养或激发人体阳气以治疗或预防秋冬常见病的目的。
冬病
夏治
年“冬病夏治”帖敷日期:伏前加强:年07月02日——年07月11日
初 伏:年07月12日——年07月21日
中 伏:年07月22日——年07月31日
闰中伏:年08月01日——年08月10日
末 伏:年08月11日——年08月20日
伏后加强:年08月21日——年08月30日
三伏贴敷适应病症:(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反复感冒等。
(2)消化系统疾病:虚寒性胃炎、胃肠功能紊乱、慢性结肠炎、慢性腹泻等。
(3)妇产科疾病: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病等。
(4)风湿骨病:风湿性关节炎、老年性骨关节病、骨质增生、强直性脊柱炎等。
三伏贴的注意事项:(1)贴敷是一个渐渐起效的过程,即时效果不甚明显,远期疗效较好,需要坚持。(2)敷贴期间,忌烟、酒、及生冷、油腻、海鲜、辛辣等刺激性食物。(3)贴敷时间:成人4—6小时,儿童1-2小时。
(4)贴敷前最好先洗个澡,注意保暖不要受凉,贴敷期间要保证睡眠充足。
(5)穴位贴敷当天或治疗当天,建议患者不要洗澡。
(6)注意保暖,贴敷患者当天要避免冷风直接吹到贴敷部位。
(7)贴敷部位有微热感或微痒是正常的,不需要处理。如果出现明显的红、肿、痛及瘙痒,就要及时揭掉药膏,避免抓挠。如果敷贴部位局部有水泡时,医院在医生指导下治疗,不要自己处理,以防感染。极少数病人贴药部位出现皮肤有浅色印记,一段时间后可自行消退。
三伏贴的禁忌症:(1)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
(2)对贴敷药物及胶布过敏,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
(3)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
(4)2岁以下的孩子、孕妇要慎用。
优惠:凡在年7月2日-年8月30日期间做5次贴敷均可获得20%的优惠,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咨询就诊!
24小时接诊-
!注意事项
冬病夏治贴敷属传统中医之药物灸(发泡疗法),起泡属正常反应,儿童每次贴敷1~3小时,但因人而异,以局部温热感,皮肤微红为度,若有灼热感、疼痛、瘙痒时提前将药物揭除。如皮肤出现水泡、过敏、破损可涂碘伏等预防感染,医院就诊。药物去除6小时方可洗澡,忌搓洗局部,若起水泡当天不洗澡。
王建萍主任中医师医院中医科主任,中华中医学会郑州分会理事,中医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中西医结合高血压病委员会委员。出身中医世家,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0余年,诊治了大量临床病例、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能较好地将传统中医与现代医学相结合进行疾病鉴别诊断,擅长采用中西医治疗老年病,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等疑难杂症。曾出书《老年保健学》和《针灸单穴治病》,发表论文数篇。坐诊时间:周四全天联系
医院
多看两眼的地方
长按指纹“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