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天天相处,有的老师和学生相处的十分融洽,让人羡慕不已;有的师生却相处得犹如水火,老师见学生不顺眼,学生看老师不服气。其实师生关系的不融洽,不光是学生不听话,很多时候老师也有问题,比如沟通太过强势,忽略学生感受;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使为人师表的教师也不可能脱俗,也会对学生犯错。那么当教师在学生面前犯了错的时候,教师该不该道歉?如果该的话,又怎样向学生道歉呢?
作为教师,你有勇气向学生认错吗?文/曾华燊(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的5年,VinceHathway是我的第二任指导老师,尽管我们相处时间不长,但却是至今难以忘怀的老师之一。
Vince当时多大年纪,我未问过也不便打听,但从他那颇像恩格斯的大胡子形象,难免会高估他的年纪。Vince有丰富的高级语言的编程经验,在前期硬件设计与调试工作完成之后,它被指派为我的第二任导师。现在回忆起来,他当时传授的许多思想和经验,现在看来应当被视为“软件工程”的方法学前期的思想。与他相处,对于在国内工作期间仍然在使用机器代码编程的我来说,自然受益匪浅。
因为NPL是英国的国家实验室,如果没有英国人在实验室,保安将客气地清场。Vince是一个喜欢工作到很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人员,这给了我这个外国佬提供了“赖”在实验室的机会。直到他调离NPL到英国工业部信息局,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每天一同下班,通过绿树与青草间的小径,在梅花鹿群的陪伴下,穿越BushPark一直走到他乘长途车的车站。正是这一段经历,给了我一年练习口语的绝好机会。
20多年过去了,往事已经开始淡忘,但与Vince相处的一件小事却使我永远难忘。Vince开始指导我的工作时,我的网关软件已经开始调试。一天,Vince在读了我的程序源代码后来我的办公室,神情较为严肃地对我说:Therearesomeseriouserrorsinyourprograms,wemustdiscussthewholedesignfromthebeginning。碰巧,前一周我的网关已经初步通过协议转换和双向数据传输实验,一周来运行情况良好,许多用户已经开始使用我的网关访问英国的X.25公用数据网。我当时感到他说话时带有一种瞧不起人的口吻,在“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与天奋斗,其乐无穷”的余毒的影响和狭隘名族主义的意识支配下,我极不客气地对他讲:“可以讨论!但作为导师,如果方案有问题,首先是你的失职;你刚才的口气很瞧不起我们中国人,如果讨论结果证明我是对的,你应当给我道歉!”。
当天我与他进行了两个小时的讨论,最后他对我说,我晚上再回去看看源程序。第二天,他来得很早,一见面就对我说:“Ioweyouanapology,yourdesigniscorrect.IamsorryforwhatIhavesaidyesterday.”。这次小不愉快的事件没有影响我们的工作关系,他还主动介绍我参加了英国ISO的两个对口工作组的工作,使我有机会参与OSI/RM的标准化活动,可见英国人在科学问题上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勇于承认自己过失的坦荡胸怀。
时过境迁,我也已为人之师多年。回顾我在多年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不乏过失。每当我指责学生的过错之后,常想起这段往事。我办事较为认真,对自认为不对的事,颇有“嫉恶如仇”(缺乏修养!)之态,大概我的学生们都有些怕我。有时我也反问自己:我是否也因工作不细而委屈过我的学生?如果发现自己错了,自己有勇气像当年Vince那样给学生认错吗?这也许是值得做老师的人“日三省吾身”的理由。
韩愈关于老师的名句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师之“传道”,恐怕应当首先是为人之道,然后才是思想方法、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之道。我的外国导师言传身教,给我树立了为师的榜样,但许多素质却是与整个名族的人文背景相关。对于我们这一代在文化革命“成熟”起来的人,要学到为师之真谛也难。面对我国人才培养的“大跃进”,一个老师指导数十个博士、硕士研究生,他对学生的工作能了解多少,又能指导多少?特别是那些什么专业都能指导的大“家”,开会之余有多少时间属于学生?我常想我们这一代教师,也许在不同程度上都有愧对学生之感吧!
给学生道歉文/四眼先生(新浪教育名博,湖北襄樊高中老师)
昨天,一个学生来办公室请假。她把请假条递了过来,我看了一眼,就发现上面有一个错别字,肠炎的肠,写成畅快的畅了。我当面给她指了出来,可能是办公室里人有些多,也可能是我的声音不够小,等我把请假条审批了之后,她捂着脸快速地跑了出去的时候,我才意识到我的处理方式有问题。
我的问题并不是给她指出错误,而是没有顾及她的感受。
女生都是要脸面的,我不知道我的做法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但我可以肯定她现在的注意力一定不在怎么改正这个别字上,而是集中在办公室里还有别的老师是不是听到了她的这个秘密,如果听到之后,别的老师在心目中又会怎么看她?
不管怎么说,这次的事件处理我都有失误。
因此,在思考一阵之后,我决定等她请假回来了之后把她找来,跟她谈一谈,然后给她道歉。
再次见到她,还真的验证了我对她的伤害。在我的面前,目光游移,和她对话她也是顾左右而言他,明显没有了平时在我面前的那种随和。
我有些开不了口,只好借口说她最近上课不是很专心,好像是心里装有什么事,如果可以,可以给老师说说,老师会尽力帮助解决问题。并告诉她长期这样下去会影响她的学习,因此,希望她尽早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末了,我才说,如果你心里的这个包袱是老师带来的,那么,老师要当面向你说声对不起,希望能够得到你原谅。
说完最后的这几句,我感觉就像是完成了一件任务,心里轻松多了。
而这个女生并没有表现出十分的惊喜,虽然不再扭捏躲闪,但是,却并没有直接告诉我她原谅我。
看着她的样子,我立马又把心揪了起来。这个学生如果真的因为我的原因导致了她的沉沦,那我的罪过可就大了。可是,我已经给她道过歉意了,如果还是没有效果,我可就没有招了……
就这样,一直惴惴不安的到了下午,终于有了结果。
下午,我一上班,我就看见我的办公桌子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
杨老师:
老师,谢谢您找我谈话,谢谢您的良苦用心。
今天的事情,给我的教训深刻,虽然一开始我确实觉得有些顾虑,觉得你驳了我的面子,但是,后来我想清楚了,学生在老师面前犯了错误,是一种幸运的事情。学生就是学生,就是向老师来学知识的。如果换个场合,再次出了这样的问题,也许别人不会说,表面上是保全了我的面子,但是会从心底里更加瞧不起我。
因此,虽然从您的角度看,您会对您上午的处理方式有自责,但是,现在我要大声的告诉您:杨老师,我已经从那个尴尬中走出来了……
您的学生:丽
看完信,我如释重负。这次事件又一次提醒了我,教育学生,不仅要方法正确,而是方式得当啊。
教师向学生认错注意事项文/汪丽华等
笔者曾在学生中作了个小调查,结果发现大致有以下几种方式才是学生愿意和希望的道歉方式。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使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不少。
1、口头道歉。口头道歉可以是找学生个别谈心时道歉,也可以是当着全体同学的面向学生道歉。调查结果有39.7%的学生希望教师与学生个别交流时温和诚恳地道歉;3.7%的同学要求遇到合适的机会打个招呼即可,不必专程道歉;11.1%的同学要求教师在班上当全班同学真诚地道歉。
由此可见,学生在教师犯错时希望教师也能正视自己的错,真诚道歉。学生们比较愿意接受的方式是和教师以交谈的方式接受道歉,而不是高高在上的。教师如果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学生犯了错,那么也要在班上同学面前解释清楚,以恢复其名誉。
2、书信道歉。在调查中有23.8%的同学认为教师与自己用书面形式道歉也比较合适,但不要求以“道歉信”的形式出现。教师可以把书信放在班级的信箱中,可以把便条夹在学生的作业本中,可以写在家校联系簿、学科老师评语等中间。学生认为这样不会让老师过于难堪,也不会让自己过于不知所措。
3、表情道歉。1.6%的学生认为教师用眼神、表情与我交流即可。在教师发生了一些小的错的时候也可以用一些表示歉意的表情来向学生道歉。比如,在课堂上发生了口误、或是把学生的名字给“张冠李戴”了、或在课堂上不小心碰撞了同学等等,这些错误都是学生能够容忍的。但教师万万不可没有表示,那样就显得太没理貌了,给以一个小小的表情动作即可得到学生的认可、尊敬和效仿,又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调查中还发现有7.9%的学生认为无所谓;12.7%的学生认为教师不必道歉,他们的理由是:“人非圣,孰无过”、“有失老师的尊严”、“老师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行,注意下次不再犯即可”。作为学生有如此的气度实是不易,可我们教师却不可没有修养,错了就该道歉。毕竟还有78.6%的学生认为教师犯错了也该道歉的。
教师向学生认错注意事项:
1、及时主动。说错一句话,写错一个字,尤其是批评错一个学生,均需向学生道歉。向学生道歉,要做到大错大道歉、小错小道歉、公开犯错公开道歉、个别犯错个别道歉,以免伤害加深,酿成大错。从而增进师生感情、融洽关系,做到师生共赢。
2、平等真诚。学会向学生道歉,应平等相待。以师者自居,会带来道歉的心理障碍,老师要学会放下架子,真挚诚恳的向学生道歉,为学生做出榜样,从而让学生从老师的道歉言行中学会该如何处理人际冲突,学会与人处事,做到心胸豁达。
3、灵活幽默。学会向学生道歉,形式要灵活多样。小的道歉,一句对不起,一串“sorry”均可,一个抱拳,一个握手,一个拥抱换来的是学生莫名的惊喜和深深的感动。所以,幽默风趣,不失为向学生道歉的灵丹妙药。
可见,教师错了就该放下架子与学生交流道歉,以面对面交流以、书信、班级上或用表情几种方式是学生比较乐意接受的。那么具体教师选择哪一种,就要根据自己的个性、习惯、学生的习惯、时机、问题的实际情况而定了。
(文章摘自《教育那些事儿》)